黄宾虹的画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被业内尊为是绝世逸品,可能没人有意见。不过,在光芒万丈的同时,你也会发现,在当下国画界真懂黄宾虹的人不多,学点皮毛的人很多。比如龙瑞,范扬等人。龙的画僵硬,无笔墨,无意境,书法极差。范的画笔墨不错,但极为粗率,画面乱,意境差,好在胜在有点味道。说是喜欢黄画的人,真喜欢也不多,都是装着懂的样子,不名所以去学得粗头乱服,觉得自个象黄画就有所依据形成自信,其实,只是把黄画中的垃圾学到了手,好东西都给遗落了。

1那么,黄画中的垃圾是啥?就是还是传统的哪一套,迂腐的东西不少,没有颠覆性的创新。他学过李唐,马夏,于元画用功最多,但少有师承的影子也无自然的天像。对于黄画来说,基本上就是看笔墨生态,精神向度,无法拷问其形式感。所以,你看黄氏的画,基本上还是老套的传统构图样式,雷同的地方极多。这些东西不可学,可学的是他的笔墨,笔力,墨采,法备,层层积染的厚重,迹化,和具有强大精神向度的文化。

2关于这一点,同样也是山水画大家的陆俨少曾说过一段话,讲的很有意思:“有人问我黄宾虹的画好不好,好在哪里?我说黄宾虹的画是只垃圾筒,里面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看你如何辩去捡,为我所用。(《陆俨少谈艺录》)”

陆氏所言,不可谓不真诚,人家敢说啊!黄画好不好,老实说,笔墨真的很好,气韵真的很好;雄肆苍浑,浑厚华滋,墨重密匝,苍茫雄逸,其意境处处尽显静穆生机,郁勃氤氲,具有吞吐宇宙人生的大气象,与一般山水画淡逸之境拉开了距离。

在我看来,要看懂黄宾虹的画,非到50、60岁才行,少了这年纪都看不明白。(现在年轻人谁在学黄的画?也不喜欢啊,都是老头在学,老头们爱”捡垃圾”啊!你没看见很多垃圾桶边上,都是老头在转悠吗?可能这两者不是一回事,但人一上年纪就是喜欢旧的东西,这是没错的).因为,黄宾虹的画是精神性的东西,文化性的东西,没点文化,没点精神的人,没有点年纪;想学形的人,想学“姿媚”的人,永远看不懂。所以,我说,如果你不是老头就不要学黄宾虹了。就是去学了,也都是去捡垃圾去了,一件宝贝都淘不回来。

因为,你不知道要去学什么?

同时,我说这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学黄画还需要一点时间积累,非几十年不能进入跳出,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大部分人都是还没进入就僵着哪了。

从技术角度看。黄氏的画,近处看墨呼呼,乱蓬蓬,笔墨纵横,乱头粗服,解衣盘薄,好象东西很多,但啥也不是,这能叫画吗?几近抽象艺术的面貌。但远处看,立码生机浮现,超形入神,要啥有啥,但又什么都找不到。

3关于这种感受,李可染先生曾这样说过:“黄宾虹老师的画,远看什么都有,近看什么都找不到。”这就是练家子的感受,不是光看画就能得出的,是长期画过画的人才能说得出。

从笔墨角度看,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将书法运用到抽象高度的大家,没有他的好书法断无他的山水。黄氏的山水勾勒点画都以书法笔法浸入,都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你看他的写生稿,空空荡荡的几笔书法线条,没有皴擦,没有宣染,线条干湿变化随意自然,随心所欲,反而有一种独特的趣味在里面。但你要看他的山水之形,自然之山,你看不到。

正是“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黄宾虹山水已超越具体山水之像,从而化成一己胸中丘壑,汩荡而出,尽泄造化之秘。山水是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倾波涛,未易摹写。

所以,黄氏山水的意义,不仅仅是外象,更多是将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表现,让不同画种的艺术家都能吸收到丰富的营养。

用油画画山水的画家洪凌这样说黄宾虹:“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后来的笔墨气象己经非常接近西方的抽象。他的作品里有哪种象筋一样,拉不开,扯不断的力量,这种东西在西方的抽像绘画里非常少见。我觉得如果把他的作品进行局部放大的话,就是好的抽像画,就是笔笔都有价值的一种抽象表达。”(李小燕《库艺术》公号,2016年1月15日)

你看,这是不同种类艺术家看到的不同营养,捡到的不同“垃圾”。看黄宾虹的画,真的要去找,去翻,去发现;不然,你可能就是一个捡垃圾的。

黄宾虹山水的美学大宗就是“浑厚华滋”四字,其本意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深意是“黑密厚重”笔墨体系的精采总结,大意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巅峰的美学境界。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当代的山水画,要不然就是笔墨还行,意境一塌糊涂;要不然是意境还凑和,但制作性太强,缺少中国画的本质神彩。那些专追意境的就往工笔,工艺上靠,专追笔墨的就往书法,画法上靠,鲜有将笔墨与意境合成大境的艺术家。更何况现的画家,才能多较单一,书法好的人画不行,画好点的书法不行,那似黄宾虹这代人,书画,学问都是无一缺如,各臻妙境。其画焉能不好啊!

最大问题是,现在的画家都不能将笔墨变成精神气质的文化,其思想、情感和人文理想都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精神向度,他如何学习吸收如黄宾虹这样大师的东西。“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这种“林泉之心”“山水之乐”是在千锤百炼的笔墨学问中参化出来的,不是模仿抄袭出来的。

4黄宾虹自己曾慨叹“曲高和寡”,说“我的画,三十年后,或许为人所知”。现在,倒真是广为人知了,但懂得人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