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很多人,看人家写的细,就说这瘦金体写的怎样怎样,就像前几天发的林徽因书法作品
林徽因的书法,你不跪不行,怪不得那么多人追求!
有些人,就要说,这是瘦金体!我们纳闷,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褚体,你非要说是瘦金体?
↑这个就是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褚体,以内擫为用笔特色,点画由中宫向外辐射。线条相对来讲,是细,但是筋骨内含,所以看这样的书法,瘦硬中不失蕴藉和圆融。
相比之下,瘦金书,就筋骨外露了,缺少蕴藉↓
他其实也是在褚体内擫用笔体系之下,把起、收、转、折处的提按动作变化成一个顿挫的点画形态。是一种极致化,甚至是极端化的个人风格表现。
就风格而言,无可厚非,就格调高下而言,显然褚遂良书法更胜,胜在蕴藉、中和。
就学习而言,褚体历代以来都是学习的佳本,出了多少书家,学褚遂良者,历代不乏高手出现,同代的薛稷,学褚,位列初唐四杰,颜真卿学褚,融篆籀之法,变内擫为外拓开创新体,宋代的米芾,对褚下过大功夫,千年不衰,直至当今,当代楷书高手,褚体高手最多,悟性高的人,也在尝试把褚体和魏碑结合,这也充分说明了褚遂良书法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
相比之下,瘦金体的极致化,技法的完备化,使得后人再学其有多深,也未出大家,只有近代的画家于非誾写的一手瘦金书,但毕竟没有创新,也没法创新,画坛有位,书坛无名。
先生的书法是柳体为骨架,结合董其昌萧散空灵的用笔特点形成了自家风格,雅俗共赏,很有文人气息。
您不信,可以看启功先生的书法,用笔特色,结字特色,起、行、收处,哪有瘦金书筋骨外露的圭角?结字哪有瘦金书那种中宫十分紧缩,点画向外辐射的结构特点?
所以,欣赏书法,得懂点书法知识,不要乱说,不懂可以请教,不会可以查资料,骂人就更不对了!
各位看客,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