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的《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贞观五年立。欧阳询书。用笔瘦劲刚猛,结体内敛修长,法度森严。)的发现,让启功老人考证出来: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盛名之下,仍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其中的覃溪,就是指的翁方纲。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人。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这样的名人也可能有误判吗?让我们逐句看看。

第二句说,物论悠悠,指的是众人的议论和讨论非常多,总未齐,就是没有定论。
第三句说,照眼,就是很好的东西或宝物,光芒照亮眼睛;残编来陇右,指的是敦煌本的《化度寺碑》。因为这个版本发现在敦煌,“陇右”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判断地域上的左右,都以坐北向南为标准,因此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而敦煌在陇右,因此有残编来陇右的说法。
第四句说,九原:秦代郡,治九原(今包头西),秦末为匈奴所占。没有考证,当是翁方纲的逝地或是指九州大地。何处起覃溪,到哪里让翁方纲复活呢?

不迷信专家,并且证明专家说的是错误的,是考古学家们的任务。书法学习者则不必纠结于此,只要自认为是好字,努力去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