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格一词一般专用于书画圈内,是指书画篆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润格又称润例、润约、笔单等,它好比写文章的稿酬。制订润格的好处在于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而这一方式符合市场经济或商品社会公平交易的原则。

从上可以看出白石订的润格相当的具体,对买卖双方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样陆俨少81岁(1990年)时,由于求画者络绎不绝,陆老出于无奈制定了如下书画润格:“年老体弱、精神衰退,谢绝一切无报酬笔墨劳动以限示。山水画每平方尺一千五百美元;兰竹梅花每平方尺五百美元;书法对联每副四千港币;立幅每平方尺二千港币;题字诗堂每件三千港币,以四字为限,过此面议;匾额每件六千港元;书法手卷每平方尺三千港元;以上价格为作者净得数,所有调节等税概由求者承担。”实际上,当时二级市场上陆老作品的价格要远低于此润格,一般作品每平方尺2000———3000元,故那时的润格吓退了不少买家。
丰子恺的作品历来很受藏家的喜爱,民国时期他曾公开在《论语》上发表自己的润格:漫画(一方尺以内)每幅三十二万元。册页(一方尺)每幅三十二万元。立幅或横幅,以纸面大小计,每方尺三十二万元。(例如普通小立幅两方尺,即六十四万元。余类推。)扇面与册页同。指定题材者加倍,其余另议。书润照画减半。对联四尺三十二万元。五尺四十万元,六尺四十八万元。指定题材者加倍。其余另议。
属件先润后墨,半个月取件,或寄件。漫画不须送纸,其余纸请自备,或附款代买亦可,外埠请附回件邮资。广告、祝寿、贺婚等字画,除特例外,恕不应属。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元旦 丰子恺谨订通信地:杭州静江路八十五号。丰子恺原来并不是以卖字画为生,然而在1948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连丰子恺这样的名人也不得不以字画谋生。 康有为因“戊戌变法”在清末民初时期享有很高的声望,其书法成就也很高,晚年以卖字为生。由于康有为个性强、架子也大,他在润例的附注中特别声明:“寿屏文,不撰不书……纸破不赔。”言辞之间,霸气十足。

尽管吴昌硕制订了并不低润格,但求书画和刻印者仍络绎不绝,所以吴昌硕应付不过来时,会请王一亭、赵云壑等弟子代笔,一般由王一亭代画人物,赵云壑代画花卉,最后由吴昌硕落款,不过这类作品一般也被视作真迹。
张大千不仅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也是一个超一流的鉴赏家。他一生多次制订润格,晚年除了修订书画润格外,还制订了“书画鉴定”润格,即“口头鉴定,每件一百元;题跋与盖章,每件五百元,其跋语不超过一百字,赝品不题。”
在书画家中,有的润格是有别人代订的,如闻一多的治印润格由好友浦江清教授代订,即“……石章每字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边款每字按字计算,过大过小加倍。”另外,陶冷月的书画润格由蔡元培先生代订,由于蔡元培先生名头大、影响大,客观上也提升了画家的身价。
总之,书画家的润格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细细品读,可以看出润格也是书画家心境和个性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