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书法史,学书法的人绝大多数还是知道孙过庭的,关于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历代书论家评价极高,宋代大书法家毒舌男”米芾对前代书家可谓百般挑剔,苛刻之极,看谁的书法,都能揪出一推毛病来,连颜鲁公他都不放过,损了人家一通,还给人贴了标签“丑怪恶扎之祖”,但当老米见了孙过庭的草书时,却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三千余言,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真是“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



孙过庭生前的卑微,也使得在他的身后留下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生卒年,老家在哪,为何《书谱》仅有卷上而无卷下,等等,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扑朔迷离。
好在,诗人陈子昂做了件大好事。
他在《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并序》中,清清楚楚给后人交代了孙过庭的生平事迹,这也是现在唯一能看到较为可信的记述孙过庭生平的史料。
在铭文中,诗人感慨孙过庭这个人是一个不得志的可怜人,年幼的时候因为崇尚孝悌,耽误了学习诗文,长大以后学道,却来不及施展才学。好不容易做了个小官,又赶上凶恶叛逆之灾,等到40岁时,终于有机会见到君主,满腔热情,总以为可以展露一下才华,谁料背后又遭小人暗算,丰满的理想化成了现实的骨感。
孙过庭,经这一波又一波的反复折腾,终致贫病交加,病死于洛阳。他的大作《书谱》终究未能完成,留下了千古遗憾,
短命,计划赶不上早亡,恐怕是《书谱》这部书论巨著只有《书谱卷上》而无《书谱卷下》的主要原因。假如,老天再给这位天才几年、那怕10天8天时间,后人都有可能见到《书谱》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