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面,但凡是学霸的,字写得都不好,即便写得中规中矩的,也没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我们去看历朝状元们的试卷,那字,秀丽端庄,媚健不已,只是像印在书上的字一样,没有自己的风骨,也许是应试的原因,也许是他们更专心于学问,总之,学霸的字都工整,却缺少活气。

两种字体启功老先生都曾断言字体写得太矜持,具体言论可见他的《论书绝句》的六十五首,原诗是:
矜持有态苦难舒,颜告题名逐字摹。可笑东坡饶世故,也随座主誉君谟。
我们逐句看一下。

第二句,颜告题名,指的是颜真卿《告身帖》上蔡襄的题字。逐字摹,像逐字临摹的一样,(但没有自己的姿态)。第三句,可笑东坡饶世故,可笑苏东坡太世故了。第四句,也随座主,也跟随自己的老师,这里指欧阳修,苏东坡的老师。誉君谟,誉,赞赏,称赞。君谟,蔡襄的字。欧阳修一代大文豪,苏轼更是了不得,两人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两人在书法上都称赞蔡襄的字,可见蔡襄的字的确写得好,启功老人认为蔡襄的字写得太过矜持,各有原因。启功在注释里说,蔡襄的行草书手札要好得多,基本可以舒展自如了,但始终不见自得之趣,也不能“成其自家体段”。这是时代的原因,当然,这也跟蔡襄这个人的脾性有关。我前面说了,学霸往往在学问上下了苦功夫,字体当也下过苦功,但正因如此,却拘泥于前人之体不能自出姿态。想必启功老人也认为如此。
欧阳修和苏轼都赞赏蔡襄的书法,甚至称他的字是宋朝第一。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至于到底如何,后人自有公论,一是本来文无第一,要真真评出个“宋朝第一”来,怕苏轼的字,米芾的字,差相仿佛可以算得上。蔡襄的字,的确算不得宋代第一,原因恰恰就是这矜持二字。矜持的原因,大体是声名所累,蔡襄一生奔波官场,四谏当朝,算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为官者,因此字态很是矜持。在我看来,在苏、黄、米之前,蔡襄的字,称宋第一,当是适当的,而苏、黄、米出世之后,因为这些人性情上更为舒达自旷,这种性格更易于移情到书法创作上,从而形成独立的书法风格。所谓:“其意初不在书”,正是因为最初不是为了追求书法,反倒在书法上独创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