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徐渭就是中国的梵高,我觉得,从某些角度说,徐生翁就是中国的马蒂斯。初次知道老徐这个人,是多年前恩师购得徐氏信札一纸,我看了,说的大致是要给儿子寄钱的事情。起初觉得老徐的字写得怪怪的,但又越看越有味道,后来听恩师跟师兄们聊天,再加上翻阅一些书籍,才知道,徐生翁是个大家,再后来,读的东西相对多一点了,慢慢地也对徐的作品有了粗浅的理解。但徐的一辈子,显然不属于过得好的那种,这里选出来的图像,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收集来的了,但重温之下,觉得真的是给力。希望大家也能喜欢。然后,喜欢的话,可以收听我们。
徐生翁(1875~1964),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浙江绍兴人。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生以鬻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数十年足不出绍兴,不求闻达,以布衣终天年。书法精楷、隶,由颜真卿入手,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并主张用书外功夫充实书艺,所作古朴无华而有奇逸矫纵之气,时人号为“孩儿体”。能篆刻、绘画,风格一如其书。《美术丛刊》《中国书法》有专题介绍。著有《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
他在诗、书、印诸方面成绩卓然,尤以书画名世。他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他的的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但别具情趣。他的字一直不为别人称道,但的确是格调高古。他的画一如其书,极重气韵,亦极讲究布局、章法、非常得势。他画松针、梅枝如作篆、隶,凝重刚健;画荷、菊一如大草,奔腾飞舞,处处渗透着金石、书法的功力。如果把他的绘画和书法对照起来看,就更能看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他的书和画相融相通,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就是他的特征。先生中、晚期画发一变,以简、质、雅、重取胜,比之画风,有明显不同。中、晚期画作,奋发为雄的气概似呼减弱了,代之以古朴凝练。黄宾虹老人论先生画:“以书法入画,其晚年所作画,萧疏淡远,虽寥寥几笔,而气韵生动,乃八大山人、徐青藤、倪迂一派风格。为我所拜倒。”二十年代出版的《中国现代金石书画家小传》第一集,评述徐生翁先生:“大江南北,佥称先生所作古木、幽花,自成馨逸,金石书画,横极千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徐生翁先生布衣终身,淡泊自甘,对自己热爱的书画艺术却孜孜以求,终其一生,永不停息。他那种攀“高”求“变”的精神是学者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先生在1964年1月临终前数日,竟闭门烧毁不少作品,在老人的心灵中,他唯一的冀求,就是要将最完美的艺术品,献给社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