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汉砖收藏的兴起,赝品瓦砖也开始出现,而且作伪技术不断提升,手段也越来越多。由于大多数的收藏者一般会选择有铭文和图案的瓦砖收藏,因此造假也主要体现在伪造文字和图像瓦砖上。
至于具体的仿造手段,专家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瓦砖本身是真的,仿造者在素面瓦砖上进行手工刻制,刻好后在面上涂一层泥,再把泥做旧。从价格上讲,素面瓦砖肯定要比有铭文或者图案的瓦砖相差很远,因此作伪者常用此手段提价,但由于他们自身的绘画篆刻水平十分有限,这种仿品显得线条生硬、呆板,具备一定书画篆刻审美的人都能轻易识别。
第二,按照已经出土的具有收藏价值的瓦砖去仿作。首先新刻模具,然后烧制、做旧。由于土质和制作工艺和古代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种仿品一般比较新,有切割的痕迹。如果是真品,土锈很难剥离,而赝品的土锈用水一冲就能冲走,甚至有些仿品用手划过都掉土掉渣,还有喷浆的印记,很明显是作伪。
第三,用各种残片拼接,拼出一种特殊的图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粘贴的痕迹,没有真品自然流畅。
对于汉砖收藏的初级玩家来说,有几个简单的辨伪技巧。
专家表示,首先要看颜色,时代早的瓦砖,如秦瓦砖是青灰色的,汉瓦砖是浅灰色的,颜色由深变浅。
其次,要看制作方法,西汉中期以前,大部分瓦砖是手工制作的,有手工拿捏的痕迹(尤其是瓦当的当面)。到西汉中期,瓦砖中的瓦主要是轮制的,有轮旋的纹式,很像象形文。
当然,如果想熟练掌握瓦砖的辨伪技巧还是需要收藏者多读书多看资料,了解汉砖文字、纹饰、图案等基本知识,储备的知识多了,就能辨识出大量的仿造品。
在这里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汉砖的纹饰,一般大致有六大类:
1.纪年、纪事。如“建宁元年八月十日造作砖”“本初元年岁在丙戌砖”等。
2.地名、人名、官署之名。这种仅几个字的记名,继承周朝以降的制陶习惯,以戳记压于砖面,其印痕类似封泥,被视为玺印一支。
3.建筑标记。方位、数目、尺寸等等刻画于砖上,如陕西凤翔汉代子母砖上的“四百卅”字样。
4.吉祥、祈祷之语。如“万岁不败”“长乐”,西汉宫殿的铺地砖铸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长乐宫的“长乐未央、子孙益昌、千秋万岁”砖,“夏阳扶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砖,等等。最常见的吉语是“大吉祥”“宜子孙”“富贵昌”之属。
5.墓志及其他。汉代的墓志尚在雏形,具有典型意义的汉代墓志是出土于洛阳的刑徒墓砖,类似秦代的葬瓦。此外在汉代砖铭中还可见到数量较少的“买地券”,甚至还有一类与墓主事迹、制砖人、制造地均无关的铭文,大抵为民间工匠在劳动之徐的信手刻画。
6.汉砖的书法讲究与宫殿之精美瓦当匹配,富装饰趣味。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皇家宫廷用物,不但纹饰考究,文字亦是精妙,以篆书为主,正楷为辅。另一类则为民间普用,书写得相对随意一些,倒又是一种法趣,以至于古来都为人们所崇尚。又有圹砖一物,其形制一米多长,有四五条中空圆柱形制,古来就作为茶桌、琴桌、条案等使用,是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物。
秦汉瓦砖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收集瓦砖的一大目的就是用其做成拓片,通过研习拓片,提升自身书画水平,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也是汉砖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汉砖还有另外一项“技能”,掏其成盆,即便简单弄上几株野花野草,置于书桌案几,客厅茶台,立刻古趣盎然,雅韵至极。一古一今,一陈一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几桌案头彰显书生气,古拙雅致正配文人草。
倒计时还有3天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