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是元明以来屈指可数的大书法家、大画家、艺术理论家。他甚至曾经一度瞧不起“大神级”的书法家赵孟頫。
那么,他自已的书法又如何呢?
带着上面的疑惑,您随我往下看,思考这么几个问题:1、他的书法风格主要有哪些特点,有什么词可以概括? 2、他临了哪些名家的法帖,他临的有几分像,好不好?3、您认为他是如何处理书写与临摹二者关系的,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4、他比赵孟頫如何?
《草书扇面》董其昌书。纵15.5公分,横47.7公分,荣宝斋藏。
此帧扇面书法写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自署学杨少师(凝式),确有几分“神仙起居法”的遗韵。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
《浚路马湖记》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9.3cm,横607.5cm,132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该帖是董其昌所写的一碑记。款署:董其昌撰并书。魏应嘉篆额。徐标建。有沈荃题跋。“王鸿绪印”、“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为王鸿绪、安岐、张若霭、清内府旧藏。
《浚路马湖记》布局疏朗匀称,是董其昌晚年之作,所谓“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寓生秀于扑茂苍拙,自然洒落。董其昌自评曰:“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长短。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轮一筹”(《容台集》)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局部),行书,纸本。纵27.2公分,横1072公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柳公权书《兰亭诗》原为37首,此本为34首。64岁的董其昌书此卷时名为临写,实际上属背临,故而没有完全按照对临的常规,将字数、行数统一格式,这也许是导致阙漏的原因。书风更是出以己意,运笔潇洒,转折灵活,字间与行间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神完意足。自首迄尾无一懈笔,点画的肥瘦和牵丝的联系也极为合度和自然,充分体现了背临的特点。
此卷于明万历46年所书,时董其昌年64岁。其书艺已臻于成熟,故笔法流畅,气韵古淡潇洒,在董氏传世的书法中可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