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碑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小东江畔七星公园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 碑刻如林。桂林石刻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有石刻220余方,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件、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象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
桂海碑林碑阁内收集了桂林其它山岩上千件重要的石刻拓本,均为稀世珍品。拓自桂林城北鹦鹉山上的《靖江府城图》,是国内现存的两件最古老的古代石刻地图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幅石刻城图。这幅地图最早采用写景式符号,是地图设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还有唐代韩云卿的《平蛮颂》、《舜庙碑》,记载了唐王朝平定西原酋长潘长安的经过;宋代孔延之的《瘗宜贼首级记》、余靖的《大宋平蛮记碑》记述了宋王朝平定宜州欧希范的情况;南宋陈弥寿的《新建犒库记》、李曾伯的《抗元记功碑》,记载了元军进攻云南、广西、湖南,及宋军阻截的经过。
桂海碑林中有很多是古代书法名家的妙品,篆隶行草,汇集于一堂。唐代颜真卿的”逍遥楼”榜书、郑书奇的《新开独秀山石室记》、宋代燕肃的七星岩篆书题名、米芾的还珠洞题名和陆游的《诗札》、柯梦的《迎享送神曲》,以及范成大、张孝祥、吕胜已、徐梦萃、梁安世、陈谠、陈孔硕等人题刻,无不墨笔精妙。除了精品、绝品,桂林石刻还有许多奇品,让人拍案叫绝。清朝王静山在龙隐岩刻了一个高70厘米、宽82厘米的佛字草书,上百年来引来无数游人的浓厚兴趣。远望,它如一个梳着发髻的老太婆,双手擎香,虔诚地跪着烧香拜佛,笔画间可见香烟缭绕。近看,却是一个四笔挥就的”佛”字。这种字形和字义之间的神似形似,真是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