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止一个人问过书法君,弘一法师的字看起来好奇怪,技法上也看不到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评价那么高呢?应该怎样欣赏弘一大师的书法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未出家之前,李叔同的书法已经具有相当的造诣,他曾深入魏碑,传统技法上的积累非常深厚,他的笔下绝对不同于那种野狐禅,更不是胡涂乱抹,而是他在传统意识指导下的笔墨表现。其次,他晚年的书法之妙,并不在于技法上的精工,不羁縻于小技,不着眼于形迹,而是在书法上求诸内心,表现出佛家那种禅定寂静之意,使弘一法师笔下具有了意味幽深而难言的妙处。

1烟尘尽敛李叔同

弘一,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他是近数百年最受尊崇的高僧,他是才气横溢的天才型人物,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送别歌已成经典,登台演戏名动天下,油画千金难求,国画课徒丰子恺,于最绚丽时出家,修佛又被奉律宗十一代祖。

弘一法师:极致绚烂后的平淡

书法上,早年擅解碑学之妙,出家后他笔下的各种技法、机巧渐渐隐去,为笔墨留余地,给想象以空间,笔墨中只剩下简、淡、远、无,渐至拙朴无我之境,“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老僧心里的喜怒哀乐或隐去或淡化,不形于色归于枯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在他的笔下,追求的不是皮相,而是或稚拙、清静、简远的笔墨意象,尘缘息了,不带一丝烟火气。

2朱笔手书佛号

3手书立轴

4十六言对联

5“代苦”朱笔书页 1928年作 刘质平氏旧藏

6与刘质平书 1918年作 22.7cmX12.5cm

平湖弘一大师纪念馆藏

7上图《悲欣交集》为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

上海圆明讲堂藏

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晚圆寂,“悲欣交集”四字手书写于10月10日下午,写在一用过的字纸上,法师落笔时超脱随意。

弘一法师 “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