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概(1645-1710),初名丐,字东郭,后改名概,字安节,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寓居金陵(今南京)。画史评价王概:“工山水,学龚半千笔法。”王概善画大幅山水及松石,兼画人物、花卉、翎毛,用笔疏密、浓淡相间,皴点粗放,笔力遒劲。

此作题识:“送别图。”钤“王概”白文方印,“安节”朱文方印。另有跋文:“辛酉长夏避客江村,闻初老道长兄先生治装北上,率成二诗以当歌骊,并请教正。固陋自甘沦草泽,才华久合去春明。葛衣着絮暑何畏?铜盏卖冰声正清。长揖公卿恣博辩,仰观宫阙壮文情。期将景物增闻见,尔任燕京我旧京(时欲仿刘同人以志旧京景物)。真是鹏程不可测,高飞六月与天摩。为看爽气西山在,更识凉风璧水多。人自曹刘(谓子清年翁也)徵雅调,地当燕赵笑悲歌。郭隗争以千金市,自有声华慰薜萝。绣水弟王概顿首草。”“辛酉”为康熙二十年(1681)。从跋文的诗句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王概与友人惺惺相惜、文人相重的情谊,还可以读出王概倾心艺事、不循仕途的逸志与心气。王概借画传情,以诗抒怀,于画、于诗都流露出文人桀骜不驯之骨气和清新爽朗之格调。陈师曾曾说:“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幅《送别图》即是一场文人志趣的互语,无处不传递着文人的秉性与高情。
王概35岁时,应沈因伯之请,以明代画家李流芳的43页课徒画稿为基础,历时三年增辑、编次出中国画技法图谱著作——《芥子园画传》。此书问世后,一时求者甚众,一版再版。不久,沈因伯又请诸升编画竹兰谱,王质编画草虫花鸟谱,历经十余年,由王概与兄王蓍、弟王臬反复斟酌增改,后经木刻套版精印,遂成《芥子园画传》二集、三集。《芥子园画传》中的各种画科俱有画法、歌诀、起手式,由浅入深,有裨初学,故近世学画者多以其入门。
王概笃行嗜古,一生事画。他不奉权贵,故作品没有丝毫的市井之气。对于山水景致的描绘,他往往雄快起势,苍健立格,不落俗套。他曾在《芥子园画传》中写道:“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侵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学者其慎旃哉!”他用作品来印证自己的绘画主张,在展现出高逸的书卷之气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