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年前,意大利人发明了雕刻金属凹版印刷法。
100年前,中国从国外引入了雕刻凹版印钞工艺。如今,中国女雕刻师马荣将远渡重洋,为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讲述中国钞票蕴含的东方文化。


随着刀锋的起伏,钢版上出现了纤细密集的线条,并逐渐延伸构成了一片银色的发梢、微笑的嘴角、和缓的鼻翼、温柔的双眸……一位老人肖像跃然而出。
一刀一刻,35年磨一剑钞票原版手工雕刻是公认的“高难度创作”。国际上,培养一个合格雕刻师,需要十年。其中雕刻难度最大的,是人像。“通过点和线去表现人物的精气神、空间感和质感,必须做到极致才能达到防伪的效果。”马荣说。
第一次作业,马荣修改3次才通过检验每早八点,马荣总是准时走进工作室。穿上工作服,坐在工作台前。马荣拿出钢版,握起雕刻刀,身体微微前倾,左手持镜,右手握刀。她又开始了一天的训练。这样一板一眼的重复训练,马荣反复了35年。
雕刻师眼中,钞票是艺术与奥妙,需要一刀一刀用心雕琢,马荣坚信金字塔理论:基础越大,塔尖越高凹版雕刻有一个特点,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图像雕刻不可逆转,只能往上加,不能往下减。这就要求雕刻师必须沉下心雕刻。静下心,是马荣要学的第一课。于是,马荣一刀一刻,长时间伏案,练习雕刻技艺。早上打好的一杯开水,常常放到傍晚却一口没喝。
进入雕刻状态时,马荣的手、刀、钢板都成为一体,钢板也开始“软”了为了塑造唯美的人物形象,马荣专门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雕刻界前辈的教导下,马荣一刀一刻,走得扎实。马荣的雕刻刀把上,已被手掌磨得油光。1991年,马荣的作品在国外钞票人像雕刻任务中获得第一名。那是她的作品第一次被正式选用。而此时,距离马荣学习雕刻已有十年之久。十年,她默默雕刻,甘于寂寞。十年,她才开始慢慢得到认可。耐得住寂寞,是马荣学会的第二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