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芾《陈揽帖》(昨日帖)
释文: 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芾顿首再拜。
2 、米芾 《丹阳帖》
(翰牍九帖之六)
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 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此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此尺牍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札作风。米芾名其居为“宝晋斋”,十分仰慕的正是晋人风流。他研习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后半部全从右军《兰亭》中来。但他最为倾心的是“破体”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谓:“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丹阳帖》的写法就和献之笔札相近。但是,既经“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笔法,兼之米芾个性强烈,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大胆而泼辣,尺素之间亦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与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离.米芾毕竟还是米芾,米字到底还是米字,他能著名书史,开宗立派,不是没有缘由的。
3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
纸本 行书 纵35.5厘米 横50.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米芾《烝徒帖》
纸本 行书 纵29.9厘米 横3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 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想闻左 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不妄、不妄。芾皇恐。
5、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
翰牍九帖之二
6、米芾《致伯充尺牍》
(翰牍九帖之七 又称《业镜帖》)
7、米芾《德忱帖》
纸本 行草书 纵25.4厘米 横7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粗看,“全不缚律”,左倾右倒,形骸放浪。仔细赏读,却又欹正相生,字字随著章法气势变化,用笔狂放而不失检点,提按顿挫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著强烈的节奏感,与其作品比较,此帖颇具魏晋风韵,笔法圆转含蓄韵藉,有篆籀气。节奏也较平和,神闲气定,故能随意布势,妙得自然。
8、米芾《晋纸帖》
翰牍九帖之三
纸本 行草书 纵23.7厘米 横3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米芾《适意帖》
(又称《玉格帖》) 翰牍九帖之四
10、米芾《贺铸帖》
(翰牍九帖之五)
纸本 行草书 纵23.4厘米 横36.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米芾《惠柑帖》
翰牍九帖之八
纸本 行草书 纵22.7厘米 横3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2、米芾《戏成诗帖》
(翰牍九帖之九)
纸本 行草书 纵23.9厘米 横3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3、米芾《真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