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马和,也称马三宝。洪武十五年1382年,付友德奉命征讨元军残余,率军攻占云南。副帅蓝玉将十岁马和带至掳至南京,并阉割成太监,19岁被派之燕王府。
永乐元年1403年,姚广孝收马和为弟子,法名福善,但是,郑和的存世记录均称自己为“福吉祥”。
1404年永乐二年, 33岁马三保因战功显赫,获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永乐三年1405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奉成祖和宣宗之命,先后七次下西洋。
国家图书馆郑和刻本《佛说摩利支天经》姚广孝跋:称郑和为“福善”,郑和自述此处又为“福吉祥”
河北深县人,嘉靖时任司礼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
万历六年,冯保收藏《清明上河图》在上面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逐渐为人熟知。
冯保是一个老谋深算、颇有见第的政治掮客;又是一个矛盾重重,身上带着浓重文人气息的儒者。
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李莲英性格诙谐,喜欢说笑话,虽然小时候读书少,但讲出来的笑话玲珑圆转,并不粗俗,倒也颇招人喜欢。慈禧太后没事的时候,经常让李莲英说几个笑话来给大家解解闷,李莲英总有本事把大家逗乐。即使是说一些街面上讽刺官府的政治笑话,他也能说得委婉诙谐,让人听不出有讽刺抵触的意思。
巧合的是,李莲英死在1911年,那一年正好清朝覆灭。死前,李莲英用八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那就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