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 髡残 快雪时晴图 立轴 纸本

清初画坛,异彩纷呈。以‘四王’为代表的传统画派和以‘四僧’为代表的野逸画派分庭抗礼、交相辉映,给中国画史抹下了浓墨重彩之一笔。

画僧石溪,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其母因梦僧入室而生之,自幼聪慧,十岁时便“自知前身是僧,遂出就外传,窃喜读佛书。”十九岁时,父母强婚弗从,后弃举子业出家为僧,如此异趣,正好造就了其与正统文人迥然有别之路,画亦如是。

石溪山水,取自然为师,从造化中讨生活,以笔墨作佛事,禅画结合。石溪友张怡在题其《仿米山水册》中言:“举天下之诗,几人发自性灵;举天下言画,几人师诸天地;举天下言禅,几人抛却故纸,摸着自家鼻孔也。介大师个中龙象,直踞祖席。然绝不作拈椎竖佛恶套。偶然游戏濡吮,辄擅第一。此幅自云效颦米家父子,正恐米家父子有未到处。所谓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耳。”此正是石溪画与禅之真实写照。画,论理不论体,理明而体从之。如禅家之参最上乘,得三昧者,始可以为画,未得三昧,终在门外。石溪之画正贵在以禅家三昧入画,独立一格,而终不沾尘烟。

《 快雪时晴图》作于康熙元年(1662)夏,石溪于此图中用极其精炼娴熟的笔墨,把雪后山林、丽日初升、万物苏醒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立于画前可感寒意袭人。他大面积地采用了之前罕用的水墨渲染法来烘托画面,使雪后初晴的河流山川,水气升腾之感跃然纸上。画上枯木寒林、山石婉转处李成遗韵展现无余。画中笔法,依然是其喜用的秃笔焦墨法,细看一处粗头蓬服,整而观之神韵俱佳,心行处只可意会不待言传也。再览通篇布局,亦独乎奇妙。左上角之山轻描淡写,只存其轮廓,此可谓虚。右下角山道婉转处,有高士倚仗前行,此可谓实,可谓气,可谓眼。噫!山之静之虚、人之动之实,有无相映、虚实相生,画自登逸品矣。

万法唯心,画品之高下,源于人品之雅俗。五行之内无俗客,三界之外有石溪,人不凡画能俗呼?其言:“残僧本不知画,偶然坐禅后悟此六法。随笔所止,未知妥当也,见者棒喝。”可知其画苍莽荒率、境界奇辟、气韵浑厚之象皆缘于无我之禅心。

石溪画,以禅入,从心出,超象外,入寰中,其意非我辈所得,而乃修行之善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