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母宫写生

从一天门进入泰山景区,就能感受到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独有的文化符号。沿途无论是刻石、古树,还是建筑、寺院,都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内容,让每一位游览泰山的人备感亲切。随景入境约半小时,就来到了斗母宫。斗母宫是中天门下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一处隐藏在大岳里的幽境,那里有千年唐槐、三叠泉瀑布,在此处可眺望中天门高挂于天际。斗母宫临溪而建,依山傍水,分为南、北、中三个院落,打破了一般传统宗教建筑对称的格局。北院和南院有一铁索桥相连,大路上又有石桥跨过,寺院建筑均向山涧溪流敞开,很有诗情画意。要完成一幅斗母宫的写生作品,我首选寺院对面石桥边的茶社作为着眼点。那里既能看到登山游人的路径和南院,又能观察到北院的亭榭、廊桥,可与正面的山峦构成画面的主要因素,是一处十分理想的写生场所。(图一、图二照片为本次写生场景)

1图一

2图二

写生步骤:

1.先从画面的左边入手,把北院的亭榭、廊桥组合好,线要画得有力度。再顺势向右勾勒,把石桥上的檐线与路相接,再把右侧山坡的斜度勾出,画出桥墩的位置。(见图三)

3图三

2.把中间南院的建筑补上,注意南北院铁索桥和风幡的高度。按照画面需要,把近景的树木画上,形成向上的势,支撑起画面。尽量用干笔虚线勾勒,以备后期调整。(见图四)

4图四

3.加上远山,要考虑山的走向结构,用笔不要平涂。画面中,将左边的树融在山中、右边的树越出远山,以形成对比。同时要细心处理好建筑与树木、远山的笔墨关系。(见图五)

5图五

4.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再深入观察写生对象的一些细节,整理画面。如在北院亭榭前台阶处,补画一棵焦墨的老树,与院里的树形成呼应。再顺势画出桥下溪水流动的方向,将南院中的大树和石桥加淡墨,以画出层次。最后题款识,完成写生。(见图六)

6图六

此幅写生,现场应该讲明的是:近景周围的大树并不只是画面上的几棵,树的枝叶也是比较繁茂的,但写生是有选择的取舍,为了表现主题,有些物象可视而不见,有些部分可加强充实。自然环境里的写生,是提炼、概括的过程,要多在分出主次、发挥好水墨对自然的表现力上下功夫。写生的目的是搜集创作素材,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由小才能见大,逐步学会与自然的交流、对话,观察出组成画面的点线面,从而为我所用。一幅好的写生,也是一份情感的投入,泰山的景色要讲历史,有岁月,讲文化,有传承,北方林泉的大美与内涵,本身就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山水之间。所以,加强文化的综合修养,也是写生创作背后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