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玉蟾《足轩铭卷》 纸本草书 32.5×81.5cm,宝庆二年(122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人,原姓葛,名长庚,字如晦,祖籍福建闽清,生于广东琼州(今属海南省)。后因父亲去世随母亲改嫁到了雷州,继为白氏子,遂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阅,又字象甫,号海琼子、神霄散吏、白真人等。他天资聪敏,七岁能诗,十岁即赴广州应童子科。白玉蟾后遇博罗泥丸真人陈楠,随入罗浮山学道,凡九年始得其道。遍游江南名山胜地。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在他死后,被尊为南宗五祖。

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极有造诣。《书林纪事》在描绘作为书法家的白真人时称其“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他特别擅长草书,兼擅行书、篆书、隶书。其草书上追晋人,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遗韵,行书则深受北宋黄庭坚影响,笔法苍劲老健,纵横舒展。惜其传世书迹非常罕见。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有文化修养、多才多艺、技法高超的释道僧人,如隋智永、唐怀素等,他们以其精熟的技巧和殊异的情趣,创造了大量作品,而这些作品往往抒其怀抱,蕴含哲理,具有较深的艺术内涵和欣赏价值。白玉蟾便是一位很有才华和个性的道人书法家、画家。学问宏富,道行高深,自然笔法超然不俗,非同凡响。

2 5 4 3

释文:

寄题足轩。奉似吾友周耎长高士,紫清白玉蟾。一丘一壑志愿足,始缝掖时文史足。不肯桒行礼自足,指此鉴心信知足。老氏宁馨一夔足,静观平生万事足,何必封侯万然后足。有人冷笑招不足,护元气如护手足。拟待登天欠两足,使子果然功行足。为须司命来是足,莫学射王无厌足。羞使瞿昙福慧足,极国阎王伊多足。仙人自合断鳌足,更施所养补未足。如彼江上一犁足,亦如人国兵食足。所谓平生万事足,宝庆丙戌万事足。乃见止□此神足,道无死生无不足,是以此轩名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