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说:我们不能全盘否定馆阁体。有人讥笑他的字是“馆阁体”,他说:我哪有馆阁体写的那么好?馆阁体固然有其千人一面的局限性,但不管怎么说,馆阁体还是书法初学者比较好地学习范本。说到“馆阁体”,我们要溯源欧体。
欧阳询的楷书在唐一代也并不是绝对那么受重视,因为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也写的绝对好,再说还有用小楷抄经文的一伙人,比如写《灵飞经》的钟绍京等人,楷书都非常棒。因此欧阳询楷书只是众好其中之一好。欧体楷书是到了明清两代才开始受到绝对抬举和重视,逐步发展成了“台阁体、馆阁体”。


由于清代殿试的试卷是不用誊录的,评卷老师往往更在乎应试者的字写得怎么样,后来甚至到了“抑文重字”的程度,而字形大小、粗细统一,字体乌黑、方正、光洁的台阁体便成为首选对象,逐渐演变为有清一代盛行的标准字体。清代科举要求以馆阁体书写,不以标准馆阁体书写者无法进入翰林院,也就是说,字写得不好哪来回哪去。同时,清代朝廷公文的标准楷书体也使用馆阁体。
馆阁体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雍容,丰满,圆润,整洁,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我们所熟知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是用的这种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