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生先生书法之成就,尤在章草。他从文字学研究入手,改订旧《草诀歌》为《增改草诀歌》。先生曾主双石榷税,遂定居南郑(今汉中市)。先后任褒城、西乡、镇巴三县知事。在镇巴时,有邑绅请以《增改草诀歌》上石,惜石腐工拙,拓二十余本即弃置之。

鲁生先生于一九三二年冬到南京后,右任先生广为称誉,声名大振。南都名士,争欲一见颜色。鲁生曾举行书展,展品被争购一空。为于右任先生书《于母太夫人行述》(原石藏于碑林博物馆),融汇章今,酣畅淋漓,堪称生平力作。当时即以影印本流行海内。复手书《重定章草草诀歌》六章,此为《草诀》第三本也。
先生到南京后,埋头碑帖,奋力作书,应接酬酢,日夜辛苦,且以久病体弱,兼之水土不服,不幸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四日病殁,享年六十六岁。于右任先生深为痛悼,于南京牛首山买地营葬,与清代书家清道人为邻。并写挽诗四首。其一、四首为“虞公臂痛兴犹酣,白首埋名亦自甘。稿诀歌成前数定,汉南不死死江南”。“牛首晴云掩帝京,玉梅庵外万花迎。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书家两主盟”。
章草于东汉至西晋为兴盛时期。迨至唐代,竟无以章草名世者。元赵子昂、明宋克并以章草名。此后章草几尽绝响。鲁生先生处深山穷谷,于章草潜修深研,非真积力久,独具神解,何能达此境界,故鲁生逝世后于右任先生诔之曰:“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以并”。并有挽诗云:“三百年来笔一支,不为索靖即张芝。流沙万简难全见,遗恨茫茫绝命词”。
鲁生先生之章草书艺,约而分之,可为三阶段。早年临习《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诸法帖,骨力雄强,笔势凝重,虽稍显谨饬,然以独具风貌。嗣后即熔铸章今,陶冶篆分,疾涩兼施,笔势畅达。含蓄古朴而无唐突挥驰之弊,用毫多变更得浑朴淋漓之致。变章草之每字断离而略呈上下牵连之态。
一幅之中,大小参差,形完气足,极富韵律而意趣盎然。此其草书之转捩时期,约在五十至六十之间。花甲以后,渐入佳境,尤以至南京后,与于右任先生朝夕探讨,纵观秦汉简牍,毫端融会,集其大成;加之心情畅怡,思逸神飞,故能意趣天成,出神入化。其兴衰继绝之功,将永垂不泯;而其书法绝诣,亦必将为我国书坛瑰宝而昭示后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