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曾被称为“天之骄子”。近二十年前的我,对上大学并无太多想法,就是谋一份差事,什么都想尝试,就是没想过一辈子练书法。可现在,练书法成为专业,教书成了副业。曾几何时,骄子成了“蚁族”。人无法对抗现实压力,“民以食为天”,吃饭保命乃第一等大事。老辈人的告诫时常萦绕在耳边,“一技在身、一生不愁”。在中国,手艺人历来生存能力很强。不过三百六十行当中,从未有书法这一行,而在今天,俨然已成了三百六十分之一。职业书家靠写字刻印换大米,说到本质,与拉板车、开出租、拎菜篮子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靠辛苦劳动吃饭,要面临讨价还价,也要看买主的脸色行事。书法还是那样神圣吗?
从上初中开始,每逢春节,我总要给几十户邻居本家写春联,一连十几年,手冻得发紫不说,还要贴上时间,外加墨汁和纸张等。按照做生意的理来说,是尽做“亏本的买卖”,包赔不赚。记得每当别人取走对联,父亲与我都很高兴,得到的不过“谢谢”二字。那时从未想过要东西、要钱,或者摆个架子,或者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等等。但我也不认为自己就是应当的,或是义务劳动。什么想法也没有,不崇高,也不伟大,就是认真做一回事。回想起来,收获最大的就是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坚持至今。练字起步之处,没有想到将来靠这个挣钱,不过现在确实能混一口饭吃。与我同时起步的有五、六个人,皆比我年长,现在早已把书法扔到爪洼国了,整天不是书桌,而是酒桌和麻将桌,与书法绝交了。一如那首歌所唱:“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十几年前,春联还很时兴,现在呢,我穷忙,很难再回老家写,邻居乡里也不需要了,直接买印刷品,价廉物美,还不用麻烦我,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和人心的变迁。对联是中华文化中关键的一环,陈寅恪先生生前一直强调招收大学生时必须对对子。现在别说上大学,一般情况下也只能在风景区欣赏古人的对联了。
练书法初始靠兴趣,后来靠恒心,最后就是“上瘾”,不练都不行。对我不了解之人,时常会问,“整天呆在家里不觉得闷的慌吗”,好像我经常足不出户,一定很无聊。这个世界有时没有办法,人总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所以不必解释什么。喜欢打麻将的人嫌我无聊,我反倒嫌打麻将的人无聊透顶。隔行如隔山,没有办法说清楚,清者自清。当年邓丽君曾以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风靡一时,有人评价对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要数老邓和小邓了,老邓是邓小平,小邓即邓丽君。我把这首歌名字中的一个词更换一下——“书法代表我的心”,足以表达我对书法的理解和关注,我有书法、书法有我。个人如果一辈子找准一个爱好,持之以恒,为此付出而有收获,其乐无穷,而有的人找错了爱好,甚至误入了歧途。
练书法最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考虑天赋和机遇等因素,好比与女人相处,“强扭的瓜不甜”。但最初在儿时不太懂事的情况下,需要严加管教,才能走上正轨,所以有时候,强扭的瓜也很甜。要说一生下来就喜欢抓笔杆,很多人不是天生的那块料,也没有那个命。所谓“天才”,就是潜能。人需要不停地进行多种尝试,才能知道自己所长,否则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许多年前,民风淳朴的乡下,尚且保留着一些对传统文化和文人的尊崇,对书法有一些神秘感。现在这种风气早就淡了。初中辍学了就赶紧打工挣钱,有的甚至要养家糊口,是家里的顶梁柱呢。靠舞文弄墨赚钱,那要等到花儿也谢了。我很久之前所认识的一位同行,只要一抓笔,夫妻二人便开始吵架,搁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练字有饭吃吗?”让人哑口无言,买墨汁和毛边纸的钱正好是全家下个月的伙食费,不能乱花。
尼采说,“真理犹如女人,追求时要小心翼翼”。追求书法就如同伺候自己喜欢的女人,小心谨慎,大气不敢出。很多时候,对书法亦是如此,愈是想得到愈是得不到。不要想成名来练书法,更不要闲的无聊练书法。每当我看到诸如“除了唐诗宋词还能写什么”,“今年参加什么样的展览”,“赶紧读什么书”,纯属没话找话说,对书法存在隔膜。书法永远说不明白,不需要说明白,能说的非常明白,就不是书法。爱书法就像爱一个人,全身心地付出,无怨无悔,不在意很多。想的太多,能说出很多所以然,如何如何,其实就是现实目的。现在对书法有各种目的的人太多了,患得患失,所以不约而同地做作,搔首弄姿,摆造型,指望这个、盼望那个。看起来把书法摆在心目中很重要的地位,其实随时可以为了其它利益而把书法抛弃,或者不过是以书法之名获取现实利益而已。我记得一位四川籍大学同学曾和我说过当地的一句顺口溜:“你是我的宝贝,你是我的心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你死了和我不相干。”说的、做的全都是假的。
练字这么多年,我愈加觉得书法偏于阴性。书法是一种女性艺术,慢工细活,脾气急躁的男人练字时间长了,也会变得慢慢腾腾,越来越趋向于文静。性子原本就很慢的人,便听不到声音了。大学时代,一位平时性格粗犷,说话语病很多的同学,写起情诗来竟然出口成章,爱情是最好的灵感。徐志摩和陆小曼热恋时写了无数的情诗,李宗盛给林忆莲写出诸多动听的绝妙旋律。书法乃至一切艺术需要情感。情感干了就没戏,但情感太滥了也不行,一讲话就湿漉漉的,含金量会被稀释。我比较反感那些玩“美女书家”之类的噱头,大家比的是书法,不是选美大赛,但从心底里来说,希望更多的女性喜爱书法。这样,很多男书家的另一半也是书法家,更容易构建和谐社会。不会出现把男人练字所需要宣纸经费用作买大米,或许有时反倒可以将买化妆品的钱省下来买些墨汁或印泥之类。我举双手赞成女性练书法,愈多愈好,这样与喜欢书法的男士能够更好地沟通,某些有型男士即便口齿不清、不善言语也无关紧要,以纸墨传情,像沈从文便是靠书信打动了张女士。这样的故事可以继续上演,上演无数次,留下美丽的人间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