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有两句话。一句是:“我以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有自主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这句话包含了学者对外部学术的环境应有的态度。另一句话是:“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这其实是在讲,我们做学术的人要脱俗,要没有俗气。“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当下的中国画创作,着实应呼唤一种研究学术的精神,要脱俗,要在创作中融入“自主的意识和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学术精神。

当年李可染先生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一直是以研究学术的精神展开的。在学习传统的认识观和方法论上,他说,“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因为他于传统有自己的思想。活跃的思想是学术精神的重要因素。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等绘画大师都是以治学的态度,从文化的深层上去探究传统中国画的现代化问题。学术问题上,没有禁忌,没有偏见,但是有源流的。黄宾虹六十八岁时还去应邀给学生将美术史,那时没人知道他会画画。“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也无涯”,学无止境,而真正的学术需要甘于清贫和“板凳能坐十年冷”的不懈精神。当下为什么提倡创作要有学术精神,因为学术精神反映在创作中太匮乏了。权且不说抄袭他人、重复自我极其普遍,以书画自娱自乐轻视玩弄笔墨者大有人在,就是正在搞创作的,有多少能潜下心来“欲穷神而达化,必格物以致知”?

2高山幽居图(120x240cm)

3宾虹笔意(45x92cm)

学术精神在中国画领域的命题较为复杂和艰难一些。学术以往是相对研究而言,而创作则是以造型为主的笔墨组合。对于“中国画创作的使命是什么?”的命题的回答,首先要回答的是:有志于中国画学者的使命是什么?这个命题有三个层面,一是学术意义上的,二是学科建设上,三是作为学者画家身份认同上。简而言之,学术意义上的是指画家要明确自己创作的本身对于中国人文建设的意义,像唐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学科建设上的是指画家要从自己所承续的学科传统历程出发,建构属于具有学科意义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命题,如宋苏轼与陈造的传神论、明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及沈颢提出的山水画南北宗论等;学者画家身份的认同是指:作为学者型画家的身份所包含的意义的构成。换句话说,学者画家的创作在学科领域身份的自我确立,此第一个层面;学者因学术的身份而在专业领域得到社会身份的普遍认同,此第二个层面。

4云岩高居图(120x240cm)

对于中国画学者而言,其使命是什么呢?从上述的两个层面延伸开来,其所隐含的前提是:作为一个中国画学者,首先是具有独立的学术精神和民族使命感的,其次才是对于自己所要进行的创作和研究。在这个意义下,中国画学者要面对的三个命题是:是否从个体精神的构建中探寻到作为一名中国画创作所需要的基本精神,即情与理的统一;是否在这种基本精神的积淀下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创作研究,即理与法的统一;是否将这种研究的思路和中国当代社会的总体发展历程密切相关,也就是石涛讲的“笔墨当随时代”。

5山色逢秋始可登

目前的中国画创作中遇到的学术性困难和境况很多。

首先要面对的一个困难,就是画家的非学者化。只有在大学里面从事教学和创作工作,才可被同行承认为是学术的工作。学术越来越变成一个创作之外的自足行为,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对创作评判标准的改变。而这个评价的共同体,实质上扰乱了一个创作的学术性贡献,导致了学术界的不公。

6青山何必待春晴

还有,现代学术的正在职业化,而中国画的学术创作却未能职业化,自觉地研究学术创作之风尚未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的商业化,纵容了某种意义上的学术腐败,导致大量平庸的作品出现。作一个好的具有创造性的画家,是看你在学术上有没有好的思想,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的学者画家的标志。

7法之有无间(45x92cm)

另外一个更大的困难,是在创作的技术层面没有突破。上千年形成的认识观和方法论,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绘画语言和技法,并未能在当代进行突破以有效地表现时代生活。技术上的困境,直接反过来影响着画家的创作观。

8苍茫一径兴(69x143cm)

8青山不画千秋(120cmx240cm)

倡导创作要有学术精神,就是强调创作要回归到文化的本体,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本体,回归到艺术的本体。创作要关注中国画坛的学术动态,系统地研究创作型画家的学术内涵,跟踪创作、学术与市场。在创作上,不论是艺术泰斗,还是创作新秀;不论是传统型,还是创新型,都应以学术精神为主题,以市场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实际需要中确立选择标准,以学术主题与精神在创作的过程中以种种形式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要凭,希企把在当代中国画创作应包含学术精神的确立突显出来,从而使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学术独立精神和中国人文的传统更具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