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风格是书家个性的表现。个性存在于共性(时代风貌)之中,但个性所散发的气息却十分明显。民国时期书坛上,大、中、小名头的书家少说有数百位,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样学碑或学帖,同样是写翰林字或书家字,他们的风格气度千差万别。就一个人来说,其一生的书风也不尽相同,这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学识修养及师承不无关系。

1吴昌硕行书作品

艺术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伪者仿某人某书总难免露出自己的风格,必然会出现描头画足的情况,书写显得不自然,“形”看似相符,“神”却又不符。如果放手书写,自己的风格便流露得比较多,在“形”上又与被仿者的书风不相符合。再则,作伪者大多以名书家作为造假对象,而名书家无不功力深厚,伪作即便在“风格”上达到了乱真,但“功力”上还是无法达到乱真。

2旨酒盈樽鸣琴在御歌莺响树舞蝶惊花伊立勋篆书八言联

“形”可以仿,但功力和气度是没法仿的。当我们面对民国某一书家的真迹时,既能看到其独具一格的个体面目,又能感受到其内在的功力和气度,而这正是伪品所不具备的。例如汤涤,书风雄秀朴茂、自然天真、平和简静,极见性情。我曾购得其行书条幅,就是观其内蕴而断其为真:运气轻盈顿挫,笔画飞动,尽褪火气,柔中有刚,这都是作伪者难以捕捉的。

以个人风格作为鉴定民国书法的依据,就得了解彼时各位书家的艺术风格,最起码也得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字、号和书法面目,如果两眼一摸黑或知之甚少,要考察他们的个人风格便无从谈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书画鉴定家刘光启先生对我讲,早年他在北京鉴光阁学徒时,每天都要背书画家名头,一天背十个,背得滚瓜烂熟。时间长了,提到历史上任何一位书画家,他的眼前马上闪现出此人的基本情况,生卒年月、书风画风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具备这等功夫,鉴定书画才真正走进了“自由王国”。事实证明,知多见多方能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