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有实质意义的创新

创新,要创什么样的“新”,也是一个不容易理清的关键问题。在科学现代化、社会信息化、文化通俗化的当下,“全球化”“地球村”大大缩小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距离。而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全面侵入,是当代画家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是全盘接受,还是完全抵制,抑或秉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去思考、甄别,为中国画的创新,为使中国画更有生命力、更加丰富多彩,而在保持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去吸收一切有利的因素?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检验一个中国画家的心胸、魄力和水平的标准之一。我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文化生态,必须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鉴别能力,坚决抵制那种完全西化,或者没有深入生活,胡编乱造,急功近利,快餐式生产,无思想深度,缺乏生活基础、缺少真情实感、远离真善美的所谓“创新”,因为它们与中国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相违背的。而这种缺乏生命力的作品也不会长久,只能是昙花一现。真正的中国画创新,不是急功近利的产物,而是需要一个人用一生全身心投入的。它来自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来源于画家对大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体验,更是艺术真性情加上艺术形式的提炼和艰难创造的产物。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世界。也可以说,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就是通过文学、哲学、艺术这个诗意的世界,通过诸子百家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构建起了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传递的一种媒体、一种形式。画家完全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品位、审美取向、审美结构、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等开展创作。这种创作,主体是人,自然物象仅仅是画家选择的人格、思想、情感、观念的载体。所以中国画作品真正要把握的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给人们带来一种欣喜、一种希望、一种眼界、一种感化。有人说:“艺术不是纯技术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绘画是思想感情的表达。绘画作品只有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才能感动人、震撼人。当然这里面也需要艺术形式、笔墨语言的支撑,否则也难以形成完整的艺术作品。

中国画的创新,实质上是解决新与旧的矛盾,是勾连传统与现代、旧有形式与创新形式的创造过程。一个立足创新的中国画家,应该在前人未曾考虑过,或没有研究到位的课题上做文章,努力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新的思维渗透到自己的创作中。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去探寻适合自己深入研究、创作的领域,力求在内容形式、表现方法、精神思想上都有所突破。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创作出系列性的、具有新意境的艺术作品。这应该是艺术创新的一条基本途径。

看待一个画家、一个时代有没有创造、有没有创新,就要看作品在传统旧有形式基础上有无突破、有无超越,在精神境界、内容意境上有无拓展,在艺术形式、笔墨语言的提炼上有无提高,有无创造出新的技法,能不能创作出超越前人的艺术作品,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新的篇章。当然,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高标准,能够达到这种标准的总是少数。多数是在某一些方面,如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了新的表现方法,或在题材内容领域有了新的拓展等。这也是非常可贵的,也都属于创新的范畴。我们要看到,在历史长河中,真正有突破、有创新的画家并不多,但其创新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对于中国画发展的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

四、没有执着哪有创新,没有创新哪有发展

发展是任何事物进化的必然规律。中国画已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精深的程度。一些容易画的、好表现的,前人都已涉猎,留下的都是难度非常大的。要为中国画艺术添砖加瓦,若没有几十年全身心的投入,没有对艺术的虔诚与执着,没有对人生、大自然、艺术的深入体悟,根本难以创作出与前人和今人都有所区别的作品。那么,中国画发展做贡献也只会是一句空话。而且真正的艺术创造都是来自于个体的。真正能独立思考、特立独行、有思想、能创新的画家,以及与前人拉开较大距离、独具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他们的出现和被认同与接受,都是不容易的。所以,中国画创新需要有内因与外因的综合保障:既需要艺术家自身的奉献与牺牲,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与推动。

首先,大凡真正有创新的优秀作品,必定是画家独特精神世界、思想灵魂的再现。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即所谓的“艺术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艺术”。提高人生境界是提升艺术境界的首要前提。一个真正有创造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与金钱、价位没有直接的关系,更与金山银山无缘。请问历来有几个有成就的画家在生前其作品就卖过高价?一个立足创新、有使命感的艺术家,首先必须做好与孤独、寂寞为伴,一生都在不停地思索与劳作中度过的思想准备。因为急功近利走捷径,体会不到艺术的高度与深度,打不开艺术的密码,进入不了艺术创造“天人合一”的自由天地,精神境界难以提升,就创作不出真正有独特意境和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同时,创新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我们艺术家不可抗拒的神圣使命。真正的艺术就是创新与突破。只有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新的篇章。这应该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为之终身追求与奋斗的大方向。

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民族。在我们这泱泱大国里,不管是在什么时代、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都有人在坚持走艰苦而又不容易被人所理解的创新之路。时代埋没人,时代也造就人,这是历史的事实。中国画坛如果没有蔡元培、徐悲鸿、陈师曾等一批倡导创新、发现人才、提携人才的领导者,没有适合人才发展的相关举措,像齐白石、蒋兆和、陆俨少这些没文凭、无学位的大师能出现吗?20世纪的中国画坛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吗?因此,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完善的引领保障机制,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象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不能没有创新。不管历史上出现过多少绘画大师,都代替不了我们当代的创造。我们必须要想到,国家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从地方到中央,层层建立了这么多专业搞创作的机构,养了这么多的专业创作人员,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艺术的发展,而仅仅是把画家集中起来抄袭古人、不思创新发展,图个热闹吗?我认为,如果只有共同的艺术观念、共同的艺术形式、共同的思想情感和共同的审美意境,而缺少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不同的个性风格,那么艺术创作将陷入一潭死水之中。不管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所以,中国画要发展,就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不光可以有传统形式的传承者,也应该有创新的开拓者,更需要有人去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拓前人没有开拓的领域。只有这样,中国画才有路可走,才会有发展,才会使当代的创造成为以后的传统。这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真正的创新者,不应该成为一些人歧视、抨击的对象,而应该成为人们理解、尊重的典范。创新也不应该被当代美术界边缘化,而应该成为中国画创作的主流。所以,美术界应该重新重视创新、提倡创新,重新擦亮创新这块耀眼的金字招牌,为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作为艺术家也应该与时俱进,树立一种正确的创新观,投入到艺术创新的事业中,为中国画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总之,对于中国画的创新发展而言,应该有不同的思想碰撞、不同的道路选择。中国画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所发展。所以重新倡导创新、推动创新,是中国画发展极关键的一环,也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