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向经典致敬】
第三期临帖大赛网展(一)
本次网展邀请到墨池学院赵琪老师和王长远老师对部分作品进行了点评,感谢二位老师!
┅┅
风叶心语
作者简介:平庆,男,77年出生,现在一家国企工作,酷爱传统书画,自学书画己有2年,先欧后隶,近期功研用楷法入隶。
赵琪老师说:此为一篇临《乙瑛碑》作品,《乙瑛碑》气质高古用笔清利,是要提笔中锋而行,作者此幅作品整体完整,用笔统一,只是用笔速度略慢,线质略肉,若加强笔力增强线质,定能将《乙瑛碑》的气质表现的更好。
┅┅
作者简介:古越,1984年出生,河北廊坊人,喜欢书法、篆刻、摄影,种花、养鱼的假文艺青年。
赵琪老师说:此是一篇临《曹全碑》作品,篇章完整,构思精巧,用笔流畅,《曹全碑》基本特征得到了较好的表现,是一篇用心之作。只是落款稍显随意,破坏了整体的古意。
┅┅
作者简介:谭继宗,陕西人,现在北京工作。书法爱好者,工楷书,好草行。愿每日临池不辍!
王长远老师说:继宗,用笔不错,有很多笔画在转折处有很多变化,上下的连贯性也可以,但是碑刻的痕迹太重,缺少了帖的雅和润,建议结合手札进行改动,另外出尖、起收和转折的地方稍微显得锋利了一些,注意让笔画棉厚一些。
┅┅
作者简介:骆伟雄,1963年,广州。自幼喜欢笔墨,恢复高考以后的新三届,毕业后从事航海工作,船舶驾驶员直至任职船长,基本放弃了练笔。现在公司从事安全管理等业务工作。近年才重新拿起笔,尤喜隶书和行书。在墨池里学习交流,有幸成为墨池学院“琪心堂”第一期学员,跟赵琪老师学隶书,在这之前,都是自己摸索,容易误入歧途。目前也参加张俊东绘画普及培训班。书画实践和理论日益见长,确实受益匪浅。
赵琪老师说:此为一篇临《乙瑛碑》作品,用笔肯定,细处考究,基本抓住了此碑特征,只是有些结构稍欠方正,横画略有斜势,若能用笔再加平实,将更具汉意。
┅┅
清乐居
作者简介:米进杰,35岁,甘肃镇原人。工隶楷行。隶书临习礼器、曹全、乙瑛和史晨,创作中追求静穆、典雅的庙堂之气息。楷行以苏轼为宗。献之不如義之,芾不如苏,何也?只因献之米芾过重于技巧,義之苏轼则以意韵胜。我认为习书当以修身养性为上。
赵琪老师说:看此作品,便知作者有一定书写经验,篇章整体把控完整,此张若有落款将会更完整。作者的优点是用笔跳荡,结字灵动,只是线条飘逸有余而略显短促,若能打开字内空间,延长线之势将会更有进益。
┅┅
作者简介:尚武:习书三十载,对汉隶用功尤勤,初具个人风格,创作能力强,参加各种层级展赛无数,多次获奖。作品在《书法报》、《书法导报》和《青少年书法》等专业报刊及当地媒体上多次发表。
┅┅
作者简介:邓艳波,男,1995年生,广东清远人,现就读于广东药科大学,自小酷爱书法,笔耕不休,坚持传统道路,摒弃当代歪风邪气,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书法作品曾入选广东省中山市青年书法协会作品展。
┅┅
学书感悟:感谢墨池为我们广大书画、篆刻爱好者提供得学习、交流的平台!感恩墨池中师友们长期对我的关注、帮助和鼓励!几多欣喜和忐忑惭愧!池中丰富多样的内容板块总能让我忍不住驻足、沉醉、学习!徜徉其间,让人愉悦、享受、温暖!从驻池的书法家和万千书画及篆刻师友每日分享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艺术的执着、勤勉、痴迷!他们对于艺术的专注、持久、耐心的坚持,让我触动仰视!特别感谢我的草书启蒙老师荆老师(博学谦和的书痴),虽然他多次说过,只有经典的古帖才是我永远的老师!
的确,无数的碑帖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迷宫,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碑帖中贮存着千年古人的智慧,我们惟有虔诚的临习,才能有点滴的进步。我深知临帖是打开书法之门的不二法门,但一开始心存惰性,总不能细心的读帖,加上自己的浅薄无才、怠惰,自然临不出原帖的轻重、浓枯、燥润等自然丰富的变化。渐渐我了解了临帖应是古人形质、气韵与自己笔性、精神的融合,我迫使自己慢下来,在心平气和中似与古人促膝谈心,而后反复揣摩改变!虽然我临摹的仍不及古帖的万一,但我懂得了以一颗敬畏之心去用心学习!只有不断反思临习,才有可能收获量变到质变的惊喜!
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在一遍一遍的和古圣先贤、碑帖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学到教养、风骨、耐心和趣味,最珍贵的是,学会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功利世界里难得的抽象之美……书法是情绪的良方,可以让我乐在其中,亦能养心、去忧解闷!书法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但我依然愿意穷尽一生去追寻!
王长远老师说:素心听月,写的非常大气开张,线条也很果敢,而且章法处理上注意到了行和行的变化,整体上非常统一,疏密搭配的也非常好。
┅┅
┅┅
学书感悟:王一,1966年出生,浙江湖州人。临帖心得: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告诉我们,想学书法,如何用笔,就该去古帖中寻找。当代人是幸运的,因为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达,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学书之人无法轻易得到的各种墨迹本的珍稀法帖。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古人的用笔方法。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条件,怀着对古人的无比尊重和虔诚之心,让我们放弃浮躁和任性,从临帖中学到古人用笔的真谛。坚持,必有所获。
王长远老师说:散人王的作品优游洒脱、大开大合,非常不错,轻重变化明显,用笔上黄山谷的风格特点已经很到位了,而且注意到了章法的疏密,字的变化,非常好。
┅┅
作者简介:张汉卫:自幼喜爱书法,惜无导师指点,且杂学多家,至今未入堂奥。现为句容市书协会员。业余以临古与抄书自娱。
王长远老师说:张汉卫的作品,用笔自如,结构比较方正,笔意尚可,但缺少了很多的动态,需要注意上下字的连接,以及字势的变化。
┅┅
学书感悟:张德进:自幼喜欢音乐热爱书法,通过学习书法:1.培养我的注意力,使我沉静下来,达到一种性格上的完善。 我不仅能把字写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也了解了一些文字学的知识,比如部分繁体字(因为古人的字帖都是繁体的)。 我的审美能力提高了,眼界也高了,知道什么样的书法是好作品,懂得了欣赏艺术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在人格和性格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学习书法是通过临帖来实现的。通过眼睛观察字帖,然后用脑分析,再通过手来表现出来,最后达到一种相对完美的地步,这其中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积累起来就是一笔财富。6.作为中国人,能把自己的汉字写得漂亮,那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一个人有一手漂亮的字,那是跟随他一生的,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王长远老师说:张金的作品厚度有,但是不够沉实,建议写的再干净凝练一些,方硬的笔画多一些,字的大小处理和行气都不错。
┅┅
作者简介:张连华,1963出生,自幼喜欢书法,喜胡乱涂鸦,书法爱好者。
王长远老师说:虎啸墨缘的作品整体上气息不错,应该写了比较久的时间了,但是线条显得单薄、纤弱,实际上连贯性、厚度、笔毫往下铺的感觉没出来,好多都是细线,应该注意一下。
┅┅
赵琪老师说:此件临《石鼓文》取吴昌硕笔意,苍茫古朴,字形完整,整体大气,是一篇不错的临摹作品,只是用笔稍快,若降下速度来,线条将更会入纸。
┅┅
王长远老师说:有才小油菜是干净疏朗,空灵飘逸。
┅┅
王长远老师说:孝天的作品对古人意味的把握很好,很古朴,很雅致,可能太注意细节,笔画之间缺少连贯性,需要注意整体和字内的连贯,包括大小的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