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朱文印是元代以后篆刻艺术逐渐发展成熟的一个艺术门类。至于在称谓上,“元朱”也好、“圆朱”也罢(丁敬又称为“圜”),所指其实是一样的。简而言之,“元朱”是史学意义上的概念,因形成于元代而名;“圆朱”则是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是对其线条语汇和空间特征的描述和概括。在我们印学史研究的范畴里,二者的指向是基本一致的。元朱文印在整个印学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1将进酒杯莫停

关于元朱文印起源的审美思想在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书史》《画史》中显露无遗:“印文须细,圈须与文等。”元代的朱文印是由唐宋以来盘曲繁复的印章之中,艺术家开拓出的清新古雅一路印风。文字以小篆为主,上承李斯小篆,下至李阳冰玉箸篆为元朱文奠定了文字基础。元朱文印首先是用字与边框的工稳,清代冯承辉《古铁斋印学管见》曾论:“元朱文宜瘦,瘦非必细也,结字别有一种超然特立之概。”又说:“元朱篆文除《说文》外,二李笔迹亦可引用,若别样篆文,不宜掺入。刻一二寸大朱文印,用之尤为得体,四角以方为妙,不宜刊圆。凡刻印须从元朱文入手,元朱文既工,然后汉印亦工,不可废也。”

2无尽藏

工整、细致是元朱文印发展的主体框架,王福庵、陈巨来等先贤将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经典化“打造,使这一艺术形式近乎完美,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式。王福庵多字印的经营,陈巨来结字的精巧,都是元朱文印工致的代表。然而工整细致往往会导致工匠的习气,如何避免工而不匠是每位元朱文创作者应当时刻警惕的问题,也就是细朱文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典雅。

3踏雪寻梅(附边款)

关于细朱文典雅风格的形成我们先谈谈艺术的审美,一般分为优美、壮美是两大范畴。元朱文印之美无疑属于前者。它以线条的流畅、神韵的清爽、意趣的典雅构筑起一种婉约的美,一种女性化的阴柔之美。陈《印说》称:“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在创作中,结字要方圆得当,字法要有古意盎然,挪让自然和谐,文字印化宜参照缪篆增加笔画和结构忌生搬硬套。用刀之法不必拘泥,王福庵以切刀法刻印,圆转之中略带生涩;陈巨来以冲刀法刻印,迤逦不失厚重。这两座高峰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青灯有味似儿时(附边款)

如何把握元朱文印的“工”(技法层面)和“雅”(美学意义)?怎样做到工整之中蕴含典雅之姿,在细致之中不失高古之本,妩媚之中蕴含厚重之体?当代印人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首先应从古代经典小篆精品中汲取营养,其次从明清书画上的鉴藏印中开阔眼界,从王、陈印中获取高雅的艺术品位,在此基础之上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精神气息。(李绍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京东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右附图为李绍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