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帝,

本名爱新觉罗·弘历,

我们都知道他好大喜功,

不仅令内府将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

而且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

他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

作为收藏界的盖章、题字达人,

他自诩为“十全老人”

《乾隆宝薮》记录了乾隆印玺1000余方。

故宫现存乾隆皇帝印玺1000余方,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也有收藏,佚失的有数百方。

种类也可谓是“五花八门”。除了当皇帝时常用的五玺、八玺、当太上皇用的印玺外,还有用于纪录收藏地点的宫殿玺、用于表达欣赏状态的格言诗文玺,放置宫内各殿、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处,以方便即兴创作、御题诗文时使用的印玺等等。

来,给大家看看乾隆帝密密麻麻的鉴藏章

123乾隆御宝“争珠游龙”钮寿山石玺

4乾隆“太上皇帝之宝”御宝交龙钮和田青玉玺

乾隆爷爱书画,但一高兴就喜欢写点什么,而且您那爆棚的自信心,不打个草稿就直接往真迹上“划拉”,小编的心……可是哇凉哇凉的!

比如《富春山居子明卷》,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乾隆皇帝不是专吃这碗饭的,鉴赏水平的确有限,得到这么一幅煌煌巨制,可不可劲儿地题写以传后世嘛。

567《富春山居》子明卷局部

89《富春山居》无用师卷局部

这子明卷为摹本,姑且另说。直到真迹无用师卷的出现,乾隆爷仍然是见缝插针题写自作诗,还不忘钤盖几枚大印,意思是,这种传世佳宝,也是“朕”自家的东西!

10咱再看看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卷》,乾隆前后钤盖了至少八方印,成了印屏里面画了几头牛,牛险些成了配角了!

11《五牛图卷》局部

12东晋王珣所书《伯远帖》上,应当左右分用的“乾隆御览之宝”与“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一顺而排在一起,三个印章慢慢地挤在一起,让古今多少鉴藏家倒吸一股凉气……

13在唐人摹本《王羲之姨母帖卷》上,“乾隆御览之宝”骑盖在前三行字的上面,中间的空白处,又填上“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太霸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