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景人物的基本分类

1.按人物数目分

点景人物在画面中各有聚散。根据其出现时各小组的人物数目来分,可分为单人、双人、三人及三人以上几种类型。图一为明代唐寅《西洲话旧图》中的点景人物。茅屋中低语叙话的雅士以双人形式绘出。

1图一

2.按身姿朝向及动作分

当论及单独一个人时,可按其身姿朝向大致分为正面、侧面及背面。图二为明代陈洪绶在《隐居十六观册》中描绘的点景人物。图中的执杖隐士及书童均以侧面的方式呈现。若按动作分则极为丰富:简单的如立、坐、卧、蹲、回首、俯瞰、仰观之类,复杂的则如折花、鼓琴、把卷、横笛、策杖、骑驴、煎茶、垂竿、肩担、耕地、推车等等。将人物大致的朝向和具体的肢体动作进行组合,又可衍生出无数种姿态,如正面的立像、侧面的立像、侧面的坐像、背面的坐像……以此类推,绵延不绝。

2图二

3.按情境分

将以上两种类型进行结合便出现了品类繁多的叙事情境,如交谈、弈棋、促膝、环坐、聚饮、雅集、肩舆、携童等。其中最常见的题材大致可分为表现民众生活的世俗题材、表现士大夫或权贵阶级的起居及宴游雅集题材两种。前者包括了行旅、劳作、市井场景等,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而后者则包括飨宴、雅集和文士游历山水乃至居家读书、行乐等各种活动场景,如北宋李公麟的《山庄图》等。而其他类型则有道释人物、历史典故等,例如五代卫贤的《高士图》、明代文徵明的《桃源问津图》等。但常见的还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世俗题材类型及描绘文人活动的题材类型。图三为明代谢时臣《高人雅集图》的局部,表现了文人雅集时的场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