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艺术的风格里,经常和“拙”结合着的还有“古”“朴”“质”“浑”“重”等。这些概念与“拙”都有共同之点和密切关系。“朴”和“浑”都是指原始的没经加工的状态,这当然是“古”的了,自然也是“拙”的了。“质”和“妍”是相对的概念,也是指未雕凿的面目,也与“拙”有近似处。“重”和“深”“厚”“大”等概念,在艺术的术语里很相近,“重”的对立面是“轻”,经常与“巧”结合,“重”自然与“拙”相近了。必须指出,所谓“古”“朴”“质”“浑”也和“拙”一样,只是某家风格的一种形容,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原始状态。“古”“朴”“质”“浑”“重”既然与“拙”有共同点和密切关系,因而它们常与“拙”结合起来,构成了“古拙”“朴拙”“质拙”“浑拙”“重拙”等复杂、多样的艺术风格。

个人风格并不是一切,还有其他。譬如说作品质量,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不会允许坏画流传下来,不管它有没有个人风格。

在一个派系中有自己的面貌,这不难;如果成为一个派系的代表面貌,则是大难事。

画人论画,或有偏激,未谓不可。盖画人无一己之见与一偏之爱,则无个人风格。既有个人风格,则有个人爱憎,以此论画,安得不有偏颇哉。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足为怪。唯画论家论画则应力求公允,不可喜张厌李、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