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平和——宋伯鲁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在书法史上几乎被人们遗忘但又不得不提及的晚清维新派的重要成员,他集诗、书、画于一身,其书法对后世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就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宋伯鲁先生。
宋伯鲁(1853—1932),陕西礼泉人。字芝栋,又字子钝、芝田,亦署子纯、芝纯、芝洞、子顿、芝友,号钵庵、瓶园,室名海棠仙馆、心太平轩。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翌年中进士。累迁山东道监察御史。中日甲午海战后,上疏条陈政务,鼓吹图良,1898年与杨深秀等人在京城发起关学会。同情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呼声,弹劾许应骥阻挠新政,为亲慈禧党众所忌。百日维新之后,被革职通缉,他不得已潜逃上海。1902年始归故里,不久,应伊犁将军长庚之邀襄助幕府,行至迪化被王树柟挽留,编修新疆省志。后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时,任陕西通志馆馆长。著有《己亥谈时》《海棠仙馆诗集》。
宋伯鲁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所不能,颇得时人赞誉。青年时期书名已大显,他始学柳公权,继规赵魏,晚年书宗二王,尤擅行草,精小楷,经过长时间的苦心钻研与实践,融几家之长,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现今其一件书法作品的价格在1万元上下。2004年10月浙江佳宝推出一副宋作行书八言联:“聚学饰身修诚利用,独行崇德脱俗垂高”(163厘米×40厘米),估价人民币6500元至1万元,成交价为1.1万元。此联在字形结构上因字势而布局,力求字形大小匀称,做到了疏密相间、欹正相生、错落有致。他不求字的点画长短、粗细夸张,不求惊世骇俗的大开大合的造型,因而字形大小和谐自然。2005年1月,北京东正推出宋所书楷书屏条(130厘米×32厘米),书作以二王为宗,糅合李北海、赵孟頫形体笔意,并有魏碑厚重之气势。该作行笔疾涩有法,结体疏密有度,中宫内敛茂密,字形方正圆润,气息中和含蓄,气韵刚柔相济,笔力遒劲,朴素隽雅,闲逸潇洒,虽无惊人之笔,但却有自然之美,文雅超然之意。此幅作品估价8000元,最终以8800元成交。
宋伯鲁目力至佳,年逾七十仍能作蝇头小楷。2001年11月在云南仁恒亮相的一件楷书横披便可看出其小楷的功夫。该横披长度为169厘米,书写的《阿弥陀经》一笔不苟,整饬中有浑洒飘逸的神韵。此作估价1.2万元至2万元,终以1.4万元的价格成交。(附图为宋伯鲁行书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