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篆刻《庚申园丁》芙蓉石印 嘉德2012春拍 成交价201.2万元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在不经意中见功力。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西冷印社的首位社长,中国近代开宗立派的书画篆刻巨擘吴昌硕先生,其诗、书、画、印四绝声誉很高,得其片楮只石者都视若拱璧。
篆刻是吴昌硕最早成熟的一艺。此组吴昌硕印章中,有四方是吴先生刻与李国松的。李国松,字健父,又字木公、号槃斋,安徽合肥人。为前清重臣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孙,云贵总督李经羲子,陈三立弟子。近代著名收藏家,先生博雅好古,曾藏书万卷,与吴昌硕相交甚好,吴曾为其治印多方。这几方印章是李国松先生的自用章,为吴昌硕晚年所刻。
李国松是光绪丁酉年间(1897年)的举人,曾官至度支部军饷司郎中,官三品,并留襄督办安徽学务。自鸦片战争后,作为“江南唇齿,淮右襟喉”的安徽合肥,涌现出一批以李鸿章、张树声等为首的为国家兴亡而奔走呼号的仁人志士。满腔爱国之心党的的吴昌硕与李家结下不解印缘。李国松闲赋在家时,坚硬典当业,日积月累,格调甚高。昌硕先生一生为李国松及其父亲刻章多达十几方。此次拍出的有 “合肥合肥李国松印信长寿”、 “槃翁”、“槃居士”以及“合肥李国松健父日用大利”各一方,十分珍贵难得。都为辛亥革命以后,吴昌硕晚年所刻。
吴昌硕篆刻早年两派影响,初师浙派,后法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吴让之,后直追秦汉印室,取法泥封碑碣,融会贯通达到书印结合,自成一体。他学印可贵之处,在予不步前人陈法不囿于之字,而重个人独创。他曾说,“天下几人学秦汉,但索形似成疲癃。我性疏阔类野鹤,不受束缚雕镌中”(《刻印》)。此几方印观之,吴氏篆刻雄厚横强,多在展纵间取势,方圆相参,爱用圆柄钝刃,刀口平直的刻刀,刻时又把自己的石鼓体融进印章,游刃而出,大获苍劲浑厚,郁勃在古拙之趣。细审之,则烂漫自然,以斑驳而见浑厚,倍见惨淡经营良工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