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生于1855年,为天津名门大户寿岂堂徐家的后裔,在纷争不断的中国近代历史中,徐世昌是不可小视的人物。他出身翰苑,曾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他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以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兵部侍郎、练兵大臣、东三省总督等。宣统时期,曾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时期,曾位至总统。主政期间,坚持以文治国,对内和平息争,反对军阀割据;对外以维护主权为本,故有“文治总统”之称。日本侵华期间,下野后的徐世昌不为权势所屈,不为游说所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对拥其出山的主政者厉声呵斥,断然拒绝,表现出凛然自守的高风亮节。1939年徐世昌病逝于天津寓所。

1徐世昌的书法具有鲜明的自家特色。青年时代,徐任职翰林院,能作馆阁书体。中年写苏(苏轼)、黄(黄庭坚),主要宗苏轼,唯生平厌碑文体,从不临摹,以后则改写《书谱》。他曾将1919年至1926年的书法作品汇集成《水竹村人临帖》《石门山人临帖图》刊行于世。他的墨迹流行甚广,北京现有多处名胜之地留有他题写的牌匾和碑刻。北京中山公园矗立着一座建于民国四年(1915),被邓云乡先生认为“是可以编一本很厚的书,足见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氛”的著名茶楼——来今雨轩,那牌匾上的“来今雨轩”四字即为徐世昌所题。

2关于《书谱》,现今学界多数断为唐代孙过庭撰书,字体为草书,书法二王,笔势坚劲,后半卷愈益恣肆,历代习草者,多取其为范本。徐世昌宗《书谱》是取其坚劲流畅而力避“千纸一类,一字万同”之弊。徐还认为,长期临帖而不得法则易于趋向甜媚。为防止这种情况,其书法又参以章草的笔法和气势,以增加书写的力度、古拙感和金石味儿。当然,他的这种“章草”又不同于近代书家王世镗章草的古气盎然,也不同于章棂章草的委曲遒媚,亦无典型草书那种激情澎湃、流水遏云,而是呈现出一种独具的生辣拙朴的风度。有人说徐氏是取章草的精华来书写二王、《书谱》一路的行草,也有人说徐氏所书写的是孙过庭笔下的章草,两种说法虽角度不同,均有一定道理。徐对自己的书法很是自信,谓其“深得书法中三昧,每日临池挥洒”,且常作楹联、条幅、横卷,分赠亲友僚属。1934年,徐80岁寿辰,在天津英租界寓所举行寿庆,而他早在一年前,就亲笔书写了几百副对联或条幅,准备赠给来宾。

3据说寿辰当天,从早到晚,宾客盈门,络绎不绝。其中绝大多数是北洋军阀及旧官僚,也有工商界和教育界人士,还有清朝遗老、贵胄,以及以“中国通”闻名的美籍人士福开森,湖北省玄妙观的道士等,达几百位之多。有幸的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得到了徐的手书对联或条幅。

徐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中年以后的行草,传世较多,现今艺术品拍卖市场时有所见,这与徐世昌常将书作送人不无关系。由于徐的身份特殊,且书法精到,近年来其作品甚为抢手,价格也在逐年攀升。10年前他的一副对联仅卖到1万元左右,现已升至四五万元。(附图为徐世昌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