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之八)

董其昌作

纸本墨笔,纵70.2厘米,横40.2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晚年居家。他一生官运畅达,是江南有名的豪绅,但在乡里声誉不佳。他的书法、山水画、画论和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很大。据《明史》记载,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拟之米芾、赵孟頫云”。《画史绘要》称其“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处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董其昌22岁开始习画,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然;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他以佛家禅宗喻画,提出“南北宗”论,以“顿悟”与“渐积”之说来隐喻和解释历代山水画的风格、派系之别,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存世作品有《秋兴八景图册》《山水册页》《夏木垂阴图》《泉光云影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董其昌学画从临古入手,并且这种以古人为师的作法八十而不辍,伴其终生。他广泛吸取唐、宋、元诸家之长,抉精探微,凭借自己对古人笔墨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融合变化,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此套《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画共计22幅,题跋18幅,有纸本、绢本,设色、墨笔。画皆缩临宋元名迹。其中临范宽《溪山行旅图》和巨然《雪图》两幅,被临之原迹尚存。临作与原作虽尺幅大小相差悬殊,而运笔、构景,莫不神似。其余20幅,如缩临黄公望、王蒙、倪瓒等人的山水画,虽不见原迹,但从临作精确的笔墨语言可以想见他对原作的忠实程度。此处所选的第八幅为缩临黄公望的作品。如果将此幅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某个局部作比较,从笔法到墨韵,都非常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