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书法”属当下的产物,过去从未见过“官僚书法”的名词解释,各种词典、典籍里也找不到。那么,什么是“官僚书法”?如何认识和理解“官僚书法”呢?“官僚”这个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官员、官吏;二是指官僚主义、官僚作风。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简单地说“官僚书法”即是指官员、官吏的书法或者叫官僚主义、官僚作风影响带动下的书法?哪个更准确?笔者以为,后者比前者更确切、精当。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官僚书法”这两层意思都有,都包含在内,既是官员、官吏的书法,又带有强烈的作风漂浮、有名无实的“官僚意味”。窃以为,当下各级书协组织里至少存在这么三种“官僚现象”:一、字写得还好,能说得过去,但与专业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却硬要以一个行政官员或曾经的行政官员的身份强势介入,并且以书法大师自居;二、字写得不咋样,实在不敢恭维,顶多属业余水平、自娱自乐,可依据个人的权势与地位,硬挤进专业书法队伍,弄个头衔干干,并且摇身一变,成了书法大家;三、基本上没练过字,对书法一窍不通,可为了赚钱捞好处,凭借自己的活动能力,非捞个一官半职不可,俨然成了书协的领导。

“官僚书法”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打入和渗透书坛后,书法创作渐渐变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这些“官僚书法家”们自以为是、舞文弄墨,以花拳绣腿的功夫外出“走穴”,到处“秀书法”“摆官气”,大把大把地“捞金”;另一方面,许多埋头苦干,心无二用,认真读帖、临帖的“书呆子”,虽然字写得很好,专业水平挺高,却由于“只顾埋头拉车”,没什么社会地位,位卑人微,成不了大的气候。于是,一些“头脑灵光”、善于溜须拍马的人开始不安分起来,蠢蠢欲动。他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是专心致志地读帖、临帖,而是“眼睛向上”,崇拜权势,“跑官要官”,千方百计欲在书协谋个位置。

这么多年来,书法的确很热,笔会、培训比比皆是,展览、竞赛层出不穷,书法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厅堂、书斋。不可否认,书法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不容抹杀。然而,在“形势大好”“一派繁荣”的情境下,真正够得了水准能称得上精品的有几件?许多作品充塞了平庸气、江湖气、市侩气,是不折不扣的俗品和书法垃圾。一些所谓的书法作品纯属涂鸦,压根儿没临过什么碑帖,有的即使临过碑帖,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常性。有的人临帖一开始从行草书入手,跳过一笔一画的严格训练,没有正书功底,不学走就想跑,结果笔力软弱,疲沓不堪,毫无生气、美感。有的人临帖不停地调换,今天临这个,明天临那个,蜻蜓点水似的,什么帖都临,结果一个帖也没有临会,一个帖也没有临好,但还毫不脸红且振振有词地美其名曰“博采众家之长”。还有的人不临帖也不读帖,随手就画,下笔滔滔,俗不可耐,不堪入目。但你若问他,这叫什么书体?他竟大言不惭地说:“创新。”还补充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叫创新?创新难道就是这样创的么?没有规矩没有章法地乱画,也是自己的风格?由此可见,当下书法是如何“缺碘少钙”了。所以,这些年书坛可谓什么怪事都有,在表面繁荣的情形下,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与隐忧。

“官僚书法”渗透到书坛后,导致书法欣赏标准降低,甚至畸形。前面说过,“官僚书法”由于作风漂浮、有名无实,作品格调不高,质量普遍低下。然而,由于这些作者位高权重,掌握了书坛的话语权及“生杀大权”,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致使广大观众在欣赏书法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他们“聚焦”、看齐,书法欣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错位,错误地以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今中国书坛的最高水平,是最棒的,属当之无愧的书法标杆。许多人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而轻易地被“官僚书法”忽悠,高价收购,之所以那么容易上当受骗,除“官本位”思想作祟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看不懂。书法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书法水平的高低、书法作品的忧劣,许多时候不仅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欣赏不了,即便略知一二的“半瓶子醋”也不能认清、看透。所以,那就任凭你“吹”吧,谁的嘴巴大谁说话就响,谁的地位高谁就“一言九鼎”。久而久之,书法欣赏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不看质量看官位,不看作品看头衔。谁在书坛的地位高、头衔大,谁的作品就好,反之则孬。于是,非会员级的不如会员级的,会员级的不如理事级的,理事级的不如核心领导层的,核心领导层的不如最高领导主席的。书法作品在市场流动和拍卖时,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等级流程在运转,按照这个“潜规则”在交易。难怪一些投机分子削尖脑袋直奔“组织”,想方设法在协会“抢权”了。

艺术一旦与政治联姻,往往就成了政治的奴隶和牺牲品。因为它不按常理出牌,不按艺术规律办事,缺乏公平,没有正义可言。因此,不是说你的字写得好书法水平高,就一定能在书坛找到合适的与之相匹配的位置,就一定能使你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现在,实力与身份不符是常有的事,甚至恰恰相反,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则越少,你所期盼的往往是不如你愿的。好在我们已习惯“逆来顺受”,习惯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体制了。然而,这实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特殊的行业”,如果进入这个部门和行业的动机单纯,一心想为大家服务,并且具有“自知之明”,那还好办,甚至这种“高尚的行为”还为人们所感动、称道。但是,如果其动机不纯,目的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一切以我为中心,以赚钱为出发点,以谋取私利为目标,大肆炒作,竭力宣扬,弄虚作假,不择手段,那就麻烦了,问题可就大了。因为它不仅是你的个人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或多或少地败坏了一个组织和群体的声誉,影响了一个组织和群体的形象,损害了一个组织和群体的利益,具有一损俱损的负面作用。同时,也无形地伤害了那些真正有实力、有水平、有才华的书法家们,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书法如何传承、发展以及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可谓一语破的,击中了当前文艺战线上某些一切向钱看、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人的弊端与要害,可以说是当头棒喝,催人猛醒,同时也给今后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官僚书法”的危害已一目了然。好在现在各级书协组织正着手清理领导干部兼职问题,与行政脱钩,以确保其应有的质量与纯洁性,让书法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非常及时的和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