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梅生,一九二五年出生,山西闻喜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作品参加第六、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等。曾主持举办第十一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画家赵梅生出生于腊月,腊月也称梅月,所以其父为其取名为梅生。他出身贫寒,历经战乱,幼年即经历了丧父之痛,是其父的遗作和其母的女红稍稍抚慰了其幼小的心灵。赵先生从小喜欢民间剪纸、皮影艺术,热衷于涂鸦写画。16岁时,少年梅生即当上了难童学校的教师。不久,他拿起画笔,给孩子们上起美术课来。从此,他在讲台上站得生了根,一干就是七十余年。

对于国画,赵梅生是自学成才,画无定法。在美术教学方面,他曾参与国家师范美术教科书编写,系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他“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他早早即加入中国美协,曾创办太原画院,任副院长。赵先生步履祖国大好河山,出行欧美诸国访问、办展。他一生虚心好学,前半生苦练基本功,后半生潜心于丹青,擅长中国写意画,花鸟尤佳。作画时,赵先生出笔快速,泼洒豪放,技法娴熟,画韵独具。他平生作画,求新不止,素以“每日从零开始,哪怕终生只迈出了半步”激励自己。他经常以“宁探索失败,不守旧成功”“笔墨当随时代,不食古人残羹”为座右铭,人老画新,不落窠臼。其画作既合拍时代脉搏,又洋溢着朴素气息,雅俗共赏。

2占山为王  赵梅生作

在众多的画作中,赵梅生有时偏重抒情,有时倾向寓意;间或重生活情趣,间或偏形式意味。他于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雪海流香”画展中的《雪海流香图》一作既是写形,又是寓意。画作挥写出一株老梅,构图新奇、用笔苍劲。那老梅的身躯好似鲲鹏展翅,又像苍龙出海。画界人都知晓,画梅难画干。赵先生画的梅干,确实是超凡脱俗,写出了老梅精神、老树魂魄。正像赵先生常用的题画诗句:“铁骨冷香凌雪雨,冰心玉魂沐春风。”题款“雪海老梅流香远”寓意画家坚守画坛讲台七十年。

2013年,《中国书画报》曾刊载赵梅生的梅作《满堂红》,多么响亮的名字!画面红红火火,热烈喜庆,令人过目难忘。这是一幅蕴含激情与喜悦的画卷,是老画家对生命的感悟与祝福。画中点点红梅像串串灯花,花篮像梅之老干,也似乎是一根“红烛”,将光明和温暖洒向人间,开出了点点灯花。这不正是老先生七十年献身讲台画坛的自我写照吗?赵先生借物抒情,正如其在画作上的题识:“随心挥墨寒梅语,恣意泼彩红满堂。”诗是言志,画为心声。画作完全表达出赵先生的内心世界。

几十年艰苦的磨炼铸就了赵先生的绘画成就。但他并不满足于此。70岁时,他迷上了篆刻,自刻了一枚“老梅学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80高龄时,他又天天琢磨怎样用中国水墨画出新时代。老先生人老心却新,终日创作不停,求新不止。

赵先生虽以写梅为主,但其所绘山水、人物也各具特点。他作画注重四个字:奇、新、简、艳。奇,构思奇特;新,构图新颖;简,用笔简练;艳,色彩艳丽。其画之款识行草篆隶,各体皆精。读赵先生的画,我总结出“四有”“三不”。“四有”即有思想、有创意、有气魄、有自信,“三不”即不做作、不刻意、不浮躁。

3观书有得情难舍  赵梅生作

学者、诗人、画家、美术理论家鲁慕迅评价赵梅生的画“隐隐然有一种孤傲之气。这种孤傲之气是内在的,并不锋芒外露,更没有那种剑拔弩张的霸悍之态;他的画又是朴实率真、平易近人的,但却没有甜俗迎合之意”。赵先生的画确实是发自内心,出于真诚。对艺术的真诚,也是对观众的真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同观赏者的共鸣。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赵梅生为美术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名人民艺术家,他始终秉持“学到老,画到老,捐到老”的信念,多年来向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慷慨捐赠上千幅作品,这是“德艺双馨”一词最好的解读。赵先生戏称自己是“90后”,每天还学习不停,变法不止。我们衷心祝愿这位画坛“老梅”艺术之树花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