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此中消息几回看——《忧悬帖》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两句话,三行书,成一帧法帖。字里行间,妍美典雅之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气息不仅从点画中露出,也从非点画处延伸开来,呼应顾盼之势与动静对比,赏心悦目。

1王羲之《忧悬帖》

书法讲究筋骨气血,讲求生命力。每个点画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若一点失所,如美人之眇一目;一横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此之谓也,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在行云流水之间,自第一字第一横之落笔起,便如一个乐章,起伏跌宕,或舒缓或激越,或停顿似戛然而止,或乐音延长余音绕梁。仿佛一个有着呼吸的精灵进行着一次畅然怀抱的自在之旅。其中没有一个绝对孤立的点画,我们也不可能将其单独孤立开来,因为每一笔都明确从何而来,更知晓向何而去,于是在前呼后应、左顾右盼之中形成浑然协调之体。即便其中的点也正如传神写照之“阿睹”,提按顿挫也是完整无缺的。临帖是审美的延续,创作是审美的升华,不管临帖还是创作,乘着书写的自然性,因势利导,形成贯通之美,也是该帖的重要启示之一。

再将镜头无限放大,就每一个字的起笔来看,皆承上一个字的笔势而来,惊蛇入洞,干净利落,如“忧”“悬”“心”等字,不粘滞,不迟疑。再看每一个字的收笔,飞鸟出林,兔起鹘落,如“不”“忘”“取”等字,沿着末笔的笔势,自然以最短的距离将笔触移向下一个字的起笔,不论字距大小,都丝毫没有减弱其中的气脉通畅,抽刀断水水更流,甚至用实笔相连,形成字组,以“旨遣”“羲之”等字可见之。

如果说这是一种顺时序而动的节奏之美,那么空间布局之美仍然不可忽略。音乐性重在上下承续,空间性重在左右潜行,左右开合与欹侧、中轴线的游移等,都产生了空间之美。

进一步来说,第一行可以认为是无意为之,那么第二行“故”字与第一行“忧”字相比,左小右大。“旨遣”二字相连,以及其他字都与第一行的水平空间错落开来,避免左右齐平,也更加保证了上下气息的贯通,这对于两行多一字的整体章法的虚实营构显得多么地重要。

面对“二王”经典,如对至尊,其涵养博大深厚,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水中望月,雾里看花,这也是书法审美的模糊性所在。即使我们由隔窗窥月,经过庭中观月,达到了楼台望月,即便有了足够的审美经验,“二王”的魅力还是如蒙娜丽莎的微笑,逾数百年而韵味依然。对于这仍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的一纸摹本,我们还是在临习中力求得鱼忘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