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江风便图》绘于顺治十八年(1661),时年弘仁51岁,是其晚年精品。图写自新安行船至扬州,由浦口练江入新安江一带的景致。构图采用平远法,画面横向展开:前段写练江沿岸低丘缓坡,溪寒水涸,林木萧疏,茅屋零星;中段写高峰峻岭,岩壁峭峙,孤塔寒亭;后段写江对岸晓雾迷蒙,烟峦重叠,轻舟挂帆远行。卷尾自题:“辛丑十一月,伯炎居士将俶广陵之装,学人写晓江风便图以送,揆有数月之间,蹊桃初绽,瞻望旋旌。弘仁。”图后有吴伯炎、程守、许楚、石涛题跋。
此图是弘仁为友人吴伯炎赴扬州赠别而作。吴伯炎是明代大收藏家吴廷的后裔。弘仁与吴家的关系即是来自这些收藏。渐江曾住吴家数月,称病不归,只为尽览其收藏。弘仁一生赠予吴氏画作最多,《晓江风便图》便是其中之一。
弘仁所描绘的新安江一带景色着墨并不多,皴擦点染也较少。山石以劲健、简练的线条勾勒,然后用枯笔渴墨略加皴染,勾写的轮廓线与内部渴墨皴擦的线条相互呼应、浑融。皴法多用倪瓒的折带皴,尖峭方折,凝练老辣,灵活多变,突显了山石的坚韧之质。山体虽是层层累加,但画面干净整洁,充满清逸、冷峭之感。图中石多树少,近处江边用浓墨干笔作古木两株,枯叶凋零。后段对岸连绵的山丘,用墨清雅,不染尘埃,透露出一种空灵纯净、高洁峻雅的意境。图中江水用大片的留白来表达,不着一笔,空明悠远。整幅画面在这种简洁枯淡的笔墨基调中,凸显了弘仁清高冷峻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