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发展的历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同为书家的本就鲜有,然而像张孝祥、张即之叔侄俩在书坛上影响着南宋一朝的可谓仅有。
张即之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于光宗景定四年(1263年),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以父荫入仕,南宋著名词人、书家张孝祥之侄。他以书名闻天下,其书深得唐人之影响,初学柳、褚、颜,后又转师宋人米芾,并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再加上他深受禅学的影响,且又能“独传家学”,以张孝祥书法为基调而成自家体系,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这种风貌是建立在他承袭前人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家营养,大胆创新而形成。他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并“博学多识”“性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在南宋书坛堪称首要人物。特别是南宋后期,他以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旗手而称雄一时,有“宋书殿军”之誉。
《宋史》载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且有不少作品传世,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行书尺牍《从者来归帖》,即是其中一件精彩的作品。该牍纸本,凡十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94字。该牍纵30.7厘米,横53.6厘米,其释文为:“即之适间伏闻,从者来归,喜欲起舞,想见太夫人慈颜之喜可掬也。野衣黄冠,拥懒残煨芋之火,不能亟谒。已拜坠染,将以南珍。行李甫息肩,眷轸首及尪劣,顾何以称之,敬须侍谢次。令弟赐翰已领,即之拜禀,殿元学士尊亲契兄台坐,染物甚佳。”
张即之以楷书和大字榜书名满天下,为时人所重,然而对其行书,时人及后人则鲜有论谈,今观此牍,亦觉不同凡响。此牍秀逸、清远,笔致灵动、从容,于洒脱中显现出清新自然的气息。通观此牍不仅深得唐人余韵,行文行气颇有颜鲁公《争座位帖》的遒劲、褚河南的秀逸俊朗,而字里行间隐隐又含有宋人米元章的奇崛、豪放。将三者熔为一炉,加上作者老到娴熟的功力及自信,信笔拈来,游刃有余。它既传递出作者从容、淡定的心境,又在作品中将行书特有表现形式所显现出的流动美感充分地展示了出来。
该牍用笔老到、自信,整体通透干净,在提按中表现出了很好的韵律感。如前三行,线条遒劲而洒脱,起笔自然而入,既顺应了笔毫的舒展,同时又准确地传递出作者的心境,既平和又欢愉。第一行起笔除“即之”二字的习惯性用笔外,作者的情绪很快地调动起来。如“适间伏闻,从者来归,喜欲起舞”,线条灵动、遒劲,亦楷亦行,俊朗、清劲,且极有韵致。在细节的处理上,粗笔厚重、沉稳,如第三行中的“太夫”、第五行中的“谒”、第六行中的“坠”“将”、第八行中的“甫”及第十三行中的“殿”,诸字力透纸背,毫无拖泥带水之嫌。细笔俏丽、清劲,如第九行中的“眷”、第十一行中的“侍谢次”、第十二行中的“令弟赐翰已领”,诸字笔势峻强,凌厉而不失酣畅。如此看来并不像有人评价的张即之行书“用笔枯硬,近于刻露,毫无温润、典雅之态”,以此评价作者,显然有失公允。
《从者来归帖》结体毓秀自然,以字造势,往往根据字形笔画的自然变化顺势收放,或正或欹,毫无刻板做作之态。或大或小,亦行亦楷,将汉字这种载体的形式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线条的亦断亦连极大地丰富了作品因其情绪变化所产生的韵律感。如第一行中的“即之适间伏闻”、第二行的“喜欲起舞”、第三行中的“颜之喜可掬也”等等,文字安排错落有致,顾盼生趣。再有如第九行等字的连笔草写,在看似不经意中平添了作品的神采。试想,如果作者没有老到的技法和淳厚的艺术素养,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从整体上看,该牍的结体颇有米家风范,疏宕奇崛。这种超强的驾驭结构的能力充分地体现了张即之书法的艺术魅力。
论及《从者来归帖》的章法安排,张即之可谓深得家传,其布白不拘一格、自然生动,行列安排错落有致,行气贯通且欹正相间,颇显出作者的匠心老到。从整体上看,前五行气定神闲,落笔从容,疏朗中显茂盛,清雅中有气势。提按明快,行草相间极具变化之妙。从第五行开始,随着作者的心绪变化、书写节奏的明显加快,书写的线条灵动、墨色的轻重变化同作品中大胆的留白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整幅作品的风格古雅且奇纵俊逸而不落俗套。如此的章法安排不仅与作者的情绪变化浑然一体,而且又凸显出作者的家传之妙及创新精神,这一切没有深厚的艺术造诣是很难办到的。
张即之作为南宋晚期的扛鼎书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深远。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楷书和榜书上,誉者有之,谤者有之,所谓谤者是说张即之书有意为怪,不合规矩,并斥为“恶札”,于今看来,其说亦为不公。张书的“怪”也正显现出他的高妙之处。之所以高妙,从他的这幅行书作品中亦能嗅出端倪,正如明人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曾云:“樗寮书,昔人斥为恶札,今评其笔意,亦非有心为怪,唯象其胸怀,愿与俗情违逆,不知有匀圆之可喜,峭拔之可骇耳,自开天以下,千年万异,何独家法不得任情哉?”张即之书法的“怪”也是他的书法特色,是宋人“尚意”书风的延续,更何况作为晚宋的书法大家,对其书有争议原本也是很正常的。今天的人们在审视其艺术魅力时应当客观地看待他对待传统的态度,欣赏他在师承众长时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