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作
纸本设色,共10页,每页纵25.2厘米,横49.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明代画坛上,李流芳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他生活在浙派与吴门画派相继衰弱,而松江画派兴盛之时。他所画山水大多是杭州、苏州、新安等地的景色,笔墨语言则是在摹古中追求自我。他自称“独画无师承,而颇得古人之意,江南山川之云气亦时时隐现于毫楮。虽不足传,其于自娱固有余矣”。他的绘画对后来的新安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李流芳中年以后绝意仕途,回到家乡自建“檀园”,读书其中。他的绘画显然得益于其诗文书印的修养。他说:“书画本高人之事,非读书万卷、胸中笔下无半点尘俗者不能工。”他早年的山水画颇为拘谨,风格缜密,刻画精细。年近50,心境变得开阔,画风也潇洒放纵起来,不再斤斤于一些细节描写。他的山水画融合了元代倪瓒、吴镇的风格,将古人技法进行简单化处理,山石多作披麻皴,善用湿墨,讲求书法用笔的技巧和趣味,画面空间逐渐趋于平面化。此套《画唐人诗意册》无年款,内容以李白、韦应物等人的诗句命意,构景疏朗可爱,笔墨洒脱率意,不为成法所拘。
李流芳54岁辞世,最终没有成为一代大家。所以,近代书画家、鉴赏家吴湖帆惋惜地说:“李檀园拜向仲圭(吴镇)石田(沈周),丘壑简而气最雄,惜未登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