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帖》究竟是谁写的,因无落款,后人一直争论不休。明董其昌说它是张旭所书,但清《石渠宝笈》认为它是“伪张旭书法”。今人杨仁恺力主张旭真迹说,但启功先生则认为它是北宋年间的作品。

笔者一直觉得《古诗四帖》不像是张旭的笔迹,有关论点于拙作《张旭名下三帖笔迹辨异》中有过论述(该文发表于2011年2月《中国书画报》第13期)。

笔迹辨异的方法是根据作品中字的特征来区分不同作者的方法。这在犯罪心理学界也不失为有效的鉴别途径,加上现代设备的配置和完善,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往往被业界专业人士所倚重。

1《古诗四帖》

借鉴笔迹辨异的方法来区分书法作品的不同作者也是可行的。只是掌握这种方法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相当时间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而且因人各异,结果会不尽相同,故只能说是一家之言,接不接受这些说法则见仁见智了。

近些年来,笔者发现《古诗四帖》与贺知章所书《孝经》的笔迹有许多相似之处,述之如下。

《古诗四帖》全文188字,内容是:“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炼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虚(原诗为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翻)。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2《孝经》

《孝经》为纸本,纵26厘米,横265.1厘米,以草书写《今文孝经》十八章,2373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识语“建隆二年(961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之作。北宋《宣和书谱》中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此作17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4月26日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贺知章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贺知章诗文俱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孝经》是贺知章的作品看来没有太大的疑问。那么,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呢?

1.有用偏锋的习惯。凡字右边的横直钩均以一笔圆转写出,压下笔肚后往左下方拖出。如“而”“可”“周”“国”“问”“则”等字。

2.有把下直竖写弯的习惯。如“避”“懈”“年”“子”“事”“明”“将”“孝”等字。

3.有连笔技巧,常连两字,偶连三字,最多八字。如第十六章尾部的“自西自东自南自北”,一笔连写八字。

4.中锋侧锋用笔技巧娴熟,通篇中锋转偏锋、偏锋转中锋高频率出现。

5.结体熟练,笔顺固定。如“明人”“明主”“明事”“神明”的“明”字,写法固定一致。

而《古诗四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呢?

1.用笔有中锋转偏锋、偏锋转中锋的习惯。如“东明”“齐侯”“问棘花”“虚驾千寻上”“空香”“采药人”“粮亦绝”“过息岩下”“正见相对”“其书”等字。

2.有把下直竖写弯的习惯。如“明”“年”“绛”“泉”“水”等字。

3.连写技巧娴熟,常连写三字、四字乃至五字。

4.结体固定,笔顺一致。如“五”“宫”“年”“北”“非”“老”等字。

用《古诗四帖》与《孝经》中相同的字比对,用笔习惯、笔顺和字形惊人地相似。如“明”字,《孝经》出现十次;“五”字,《孝经》出现六次;“侯”字,《孝经》出现四次;“家”字,《孝经》出现四次;“生”字,《孝经》出现十次;“大”字,《孝经》出现十二次;“天”字,《孝经》出现二十六次;“非”字,《孝经》出现九次;“不”字,《孝经》出现六十二次;“贵”字,《孝经》出现四次;“王”字,《孝经》出现十次;“子”字,《孝经》出现四十二次;“四”字,《孝经》出现六次;“人”字,《孝经》出现二十九次;“可”字,《孝经》出现十三次;“其”字,《孝经》出现四十三次;“教”字,《孝经》出现十五次;“年”字,《孝经》出现一次;“北”字,《孝经》出现一次;“帝”字,《孝经》出现一次;“风”字,《孝经》出现一次;“若”字,《孝经》出现一次。

笔者在《张旭名下三帖笔迹辨异》一文中详细地讨论过《古诗四帖》和《断千字文》《心经》的不同,指出用笔偏好、笔顺习惯、结体形态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某些书写偏好养成之后,个性特征便充分地显现出来并长期保持,且明显地区别于他人。

通过对《古诗四帖》与《孝经》中许多字的比对,发现其用笔偏好、笔顺习惯和结体形态竟然如此惊人地趋同,这一线索的指向说明两者的笔迹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据此可以断言,如果《孝经》是贺知章手笔的话,那么《古诗四帖》也是贺知章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