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谟作 绢本设色,纵32.4厘米,横77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项圣谟(1597-1658),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甚多,有胥山樵、兔鸣叟、莲塘居士、松涛散仙、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等,浙江嘉兴人。嘉兴项氏是名门望族,项圣谟的祖父项元汴是明末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和书画家。伯父项德新也善画。项圣谟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痴迷书画,虽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他与祖父一样,志不在仕而在翰墨。项圣谟很早就显现出全面的艺术才能,曾得到董其昌和李日华的高度评价。前者称其“所谓士气、作家俱备”,后者称其“英思神悟,超然独得”。他善画山水、人物、花卉,其中尤以山水见长。传世画作有《松斋读易图》《大树风号图》《后招隐图》等。
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清兴,清兵残酷镇压江南抗清斗争,项氏家族因此遭受灭顶之灾,家中收藏毁失殆尽。项圣谟曾在画中题写道:“自江以南,兵民溃散,戎马交驰,于闰六月廿有六日,禾城既陷,劫火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画,与散落人间者,半为践踏,半为灰烬。”晚年项圣谟生活清贫,但志存高洁,不结交权贵,鬻画自给,终年61岁。
项圣谟的山水画从文徵明入手,据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他“初学文衡山,后扩于宋而取韵于元”。他画山水用笔周密,造型准确,布局严谨。画面看似老实笨拙,实则画家是以元人之笔墨而运宋人之丘壑,谋篇布局与笔墨经营都十分用心。如此幅《后招隐图》,7米多的长卷,从开篇到收尾,刻画一丝不苟。(此处截取的局部为长卷的中后段)此卷无年款,也无题记,但项圣谟在另一幅《招隐图》的长篇题记中,讲述了“招隐”的含义——“噫嘻哉!其必有先我而隐之者矣,曰招我隐可也;曰自我招隐可也;即曰自招亦无不可也。我将隐朝市,而不得;隐陵薮,而不得;将隐于诗画,而诗画已散落人间,又不得收拾姓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