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说:“夫艺术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艺术。”试想,书者独坐书斋之中,挥毫方遒之间,任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默默无闻中追求着理想中的艺术高峰。当代书坛名家辈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纯粹的艺术精神与沉寂的艺术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书法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深厚的学养便是滋养大树的沃土。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深度和广度必须是从满腹经纶、一身书香中涵养而出的。而在物欲横流、时风浮躁的当下,只有不为名利所扰、能耐得住常人难耐之寂寞的学者型书家方能为之。徐青锋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学者型书家。

徐青锋这位儒雅内秀的中青年书法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满身的书卷气。当然这书卷气必是来自于读书,来自于多年墨香的熏陶。他信奉“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对传统文化的浸淫使他的作品表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抬手举足见修为”的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以及对故乡热土浓郁而深沉的爱恋之情。

1徐青锋书自作词

徐青锋书法以韵取胜,诸体兼擅,近年来于大篆和小楷用功尤勤,在专业书法圈内获誉良多。其篆书初学石鼓文和泰山刻石,后临习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等钟鼎铭文,兼修篆刻,以汉印为宗,以西泠为师,运刀如笔,心追手摹,终悟真髓而渐入佳境,又源溯甲骨文,于金石古文字学领域浸淫颇深。他曾自撰《甲骨文赋》,以充满诗意的文字表达了对中华祖文的膜拜:“夫甲骨契刻,似篆似籀,如虫迹,如鸟痕;如龟络,如龙鳞。深浅有度,古稚藏雅;纵横有象,朴茂归真。观其华文妙章,或如秋夜良宵,星列河汉;或如夏日晴宇,鸟薄青云。或如阳春野英吐灿,或如寒冬素雪飘纯。藻饰万物,咸备文理;彰显六书,独具匠心。实金文篆籀之祖,亦楷隶行草之根。”读之令人神往。

其行书风格追溯“二王”、颜鲁公、褚遂良、米元章之法度,更兼文徵明、倪元璐、黄道周之笔意,以魏晋为风骨,以明清为血肉,既不崇尚柔媚浓妍,又不为浮躁时风所动,师法晋宋之情韵,汲取众家之长,创造了他爽利俊健、灵动秀雅的书风。结字遒美舒展而中规入矩,行气茂密生动却不失淡雅自然,与他本人儒雅淡泊的内在品质融为一体。

朋友们最喜欢的是他的小楷书法。其小楷初学文徵明后学王羲之,又旁涉敦煌写经、唐人写经以及王宠、祝允明等诸家。字糅右军之骨、徵明之秀、写经之韵而别有风味。观其小楷《心经》《道德经》《四十二章经》等作品,笔势快利秀逸、结体妍丽、笔画精到,其精工中透出飘逸之美,稳健中不乏灵动之气,细细品鉴若明月清风拂面、弱柳轻花满纸,华美典雅、字字珠玑。

2徐青锋书周敦颐《爱莲说》

在书法的艺术审美中,徐青锋推崇的是和谐中庸之美,这种书艺追求在书法上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骨肉匀称的艺术形态。他认为一幅成功的作品必须是点与画、力度与笔墨的控制都应处在一个适当的限度之内,从而保持一种合乎情理的和谐。书写小楷者必为谦谦君子,能会于中庸之道,斯为美善,把静态的书艺呈现出动态的和谐美。徐青锋经过多年文化熏陶和笔耕体会出书艺审美境界,并具体到创作中去,所出书法无一不表现出高度典雅、遒健舒展、清秀灵动的形态美和饱满丰富的意识美,让每个欣赏他作品的观者都深深沉溺到其不激不厉、大雅不群的艺术境界中去。徐青锋的创作态度极其认真,对每一幅小楷总是要求笔笔到位、字字出彩,章法不同且意境不同,严格到苛刻的地步,一字若废则满纸弃掷,非精品不肯送人。书社画廊间,人多见其行草篆隶,而难得一见其小楷,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先道德后文章,先人品后文品,一直是徐青锋不变的信条。这些年他避浮华于身外,寻净土于书斋,根植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畅神于古圣先贤逸飞的豪情,汲取了诸子百家的精髓,涵养了中庸、淡泊的胸怀;把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等尽收眼底,为己所用,滋养了其书法之气、韵、意、趣的底蕴,达到了非凡的艺术境界。如今,越来越多的收藏家们已经认识到,一件书法作品的收藏价值与书家的学养有密切关联。纵观古今的传世之作莫不如此,而徐青锋的书法作品当之无愧应在此列。相信他的书法作品未来的升值空间会越来越大,他的书法诗词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