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清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字赤臣,一字赤城,号芝飘,嘉定(今属上海)人。他精鉴别,擅画花鸟、人物,亦通山水。
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张炜《鹌鹑图》扇页(见上图)为金笺设色,纵18.5厘米、横54.8厘米。画家以没骨法描绘了鹌鹑立于草叶间的景象。鹑鸟侧身站立,仰首远眺,目光炯炯有神。它腿爪有力,羽翼丰满,翎毛纤毫毕现,背羽、尾羽过渡自然。画面点缀有水色交融的草叶,用笔洒脱,一气呵成,展现出微妙的深浅变化,形态如在风中飘舞。画家用朱笔描绘妙趣自然的花枝,使其与通透灵动的叶片相互衬托,从而进一步展现出生机勃勃之感。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清逸淡雅又气韵自足,几乎看不到刻意的笔墨,物象均以淡墨浅彩渍染而出,用笔含蓄、轻快、简洁,使画面显得雅静而不失秀骨。古人云:“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对没骨画法而言,恰到好处地用水可以为画面增添娟秀之感。画中色彩浓淡相宜,草叶时而挺拔秀丽,时而影影绰绰、摇曳生姿,形成了艺术审美视角上的多维空间和动态美感。画家对鹌鹑的刻画十分用心,通过施以大量的笔触来表现毛色,紧密处细致有序,蓬松处舒张丰盈,以干湿、深浅交替之笔描绘出禽鸟翎毛的独特质感。
画家在扇面右侧自题:“写生家以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不得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芝飘张炜。”钤“张炜旭照父”白文印。题款之语源自清初恽寿平的画论。恽寿平的没骨花卉以五代南唐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作画时以写生为基础,对现实之物极力摹写,力求展现出物象的鲜活之感。他善于用色渲染,笔墨点染并用,笔下展现出一种明丽淡雅的意境,开创了一代新风,为时人争相效仿。张炜引恽南田之语,说明了他对写生的理解、追求和恽南田一样——力主“惟能极似,才能传神”。所谓“极似”,是指没骨法有严格的具体形象描绘规则;所谓“不似”,是指没骨画具有烘托意象、参破墨法之妙趣。在张炜的笔墨中,对这一为画之道的坚持可见一斑。《鹌鹑图》中展现的花草、鹌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却又不似工笔的刻板严谨。此作用笔轻稳,依势而动;设色既不是单纯的色彩渲染,也不是传统的写意平涂,展现出一种清新秀润之感,令花香鸟语呼之欲出,呈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作另有题识:“清河子笔法精秀,深味北宋诸名家一泒,而没骨三昧更善擅其技,随风迎露、花香鸟语莫不毕集于毫端,真乃逸品佳流,非泛常绘事中所可亟及。金俊明题于束里。”金俊明好录异书,工诗文,兼善书画,尤善绘墨梅。清代诗人王士祯将金俊明的梅画、徐枋的灵芝画和王光承的草书合称为“斋中三咏”。从题识中可以看出金俊明对此幅《鹌鹑图》的欣赏之情,以及对张炜绘画修养和没骨画技的肯定和赞许。
传统花鸟画将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花卉果蔬收入笔墨色彩之中,集中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趣味。古人画鸟兽,往往以谐音或象征手法来展现吉祥寓意。在作品中增添吉祥寓意,不但能丰富花鸟画的内涵,也能为观者带来心灵上的满足与慰藉。此扇页中的鹌鹑就是传统花鸟画中的常见题材。“鹌”谐音“安”,取安详、安乐、平安之意。鹌鹑常与菊同出,寓意“安居”“吉祥”;与稻禾相伴,取“安和”之谐音;与枸杞相伴,或带有“祈安”之意,或因枸杞具有养生功效而带有“长寿”之意。画家通过艺术性的表达,使这些象征意象传递出人们追求吉祥与平安的美好愿望,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也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中绘画审美意趣的世俗化和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