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图 孙艾作 纸本设色,纵65.7厘米,横29.4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聪作
木棉图 孙艾作 纸本设色,纵75.4厘米,横31.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孙艾(1452—?),字世节,号西川翁,江苏常熟人。因学诗于沈周而工绘事。山水宗黄公望、王蒙;花卉写生学钱选,得其用色之妙。尝为沈周写照,沈周题诗于上,有“瘦影任君描写去,百年草木要相思”之句。传世作品有《蚕桑图》和《木棉图》。
《蚕桑图》,画面用笔细秀,风格清疏淡雅,写景抒怀,清新可爱。图中画了一段桑树枝,桑叶数片,桑葚四个,三条成蚕正津津有味地取食。枝干先墨笔勾勒后赭石填色;桑叶用没骨法,以花青画叶面,花青略加赭石画叶背。桑枝自然舒展,生机盎然。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轻描淡写地呈现出了如此生动有趣的画面。幅上无作者款印,沈周和钱仁夫(孙艾的同乡好友)各题诗一首。分别为“啮蚕惊雨过,残叶怪云空。足食方足用,当知饲养功”和“只愁我蚕饥,不愁桑树空。衣被天下人,自不屈其功”。
《木棉图》绘折枝木棉花一枝,枝叶繁茂,木棉花怒放。全图技法并不复杂,但意韵很好,清新雅逸。木棉叶用花青没骨画成,浓色为正,淡色为背,用细笔勾出叶脉,将叶子的阴阳向背及各种姿态作了细致的描绘。木棉花丰盈绽放,洁白鲜亮。此图无款印。画幅下方有钱仁夫和沈周的题诗并跋。沈周跋云:“世节生纸写生,前人亦少为之。甚得舜举天机流动之妙。观其蚕桑、木棉二纸,尤可骇瞩,且非泛泛草木所比,盖寓意用世。世节读书负用,于是乎亦可见矣。弘治新元中秋日,沈周志。”沈周对孙艾的写生画大加赞赏,并特别提到“蚕桑、木棉二纸”,可见孙艾的这两幅画是同一时期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