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云,祖籍山东烟台。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绘画展览,获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

“禅心”寄于云水间

苏醒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定是浩瀚奔腾的大海塑造了她和她的艺术———渔家姑娘李水云,其人纯粹干净,其画豪放大气。

1云岚烟翠 李水云作

2妞妞 李水云作

她是一个纯粹的画家。在这个喧嚣的世间,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住“纯粹”二字;但是,李水云能。她的“纯粹”并不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通过“修为”“求道”而达到的那种境界,而是天然具有这样一种品质。若用花喻她,一定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而是深山里怒放着的野百合———静美、朴拙、野气,散发着原生态的天然的光芒。

李水云因为艺术而纯粹。米芾癫,张旭狂,徐渭冷眼看世间。这些有个性的画家,他们的内心是孤独且冷傲的,其精神世界与俗世一直有着遥远的距离。而女画家李水云,其艺术气质一点不像时下的大部分女画家。她披着柔美的长发,拖曳着棉麻长裙,温婉清丽;作画时,安静得像一首诗。米、张、徐因为饱经人世的冷暖而倔强自傲,孤独终老;李水云则干净、纯粹得只有艺术。“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清袁枚《消夏诗》),她的眼里只有艺术以及由艺术所构建起来的那个纯净的世界。正因如此,她每每看到贫苦的孩子和老人都会流下感性的泪水,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而对那些有恩于她的人,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报答着那份恩情。李水云天生便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她将自己的这种感情寄托于画作之中。

3南无阿弥佗佛 李水云作

4皖南纪游 李水云作

李水云祖籍山东烟台,师承于赵华胜、刘怀勇,受业于刘大为、袁武、任惠中、魏源等教授。她山水、花鸟、人物皆擅,尤精山水、人物。她的画整体观之唯觉气势雄浑、构图宏大、墨感结实,多有阳刚和野逸之气,不似出自女子之手;再观其细节,又觉运笔细腻、清劲、洒脱,墨韵灵动、润泽,尤其注重点、线、面的配合和变化。潘天寿说:“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李水云所用线条有长短粗细、曲直方圆、快慢连断,使之在相互制约中产生节奏、形成韵律,从而描摹出了某种画外余音、象外之意,营造出一种雄浑苍茫、空灵朴拙的意境。

李水云有一幅名为《叠峰入云藏古寺》的画作,系其游九华山归来后所作。其间有一趣事。面对群峰竞秀、脚底祥云环绕,众人无不赞叹;唯李水云见山上僧侣持清规戒律、守青灯黄卷,又听那晨钟暮鼓、梵音绵绵,禁不住泪流满面。一友问:“你既心向佛门,此处又是圣地,皈依否?”她答:“皈依。只是我未带钱。”众人大笑。水云君尚不知众人所笑为何。九华山归来后,她心绪难平,遂连夜作山水画一幅。作品采用全景高远式构图法,山石苍茫厚重,树木葳蕤繁茂。陡峭的山峰之上,有古刹隐于其间,似能听到梵音袅袅。这是人与大自然的对话,也是宇宙的黄钟大吕。

李水云所作写意人物画也很有韵味,尤其是“高士”系列。她笔下的高士或渔樵归隐,或品茗博弈;或为米芾拜石、达摩面壁,或做“蕉下客”,一壶清酒后,袒胸露乳,卧睡于芭蕉之下。这都表现出李水云灵魂的放达和思想的淡泊。

显然,李水云的思想基石是庄子“逍遥游”式的自由浪漫。她希望社会人能够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摒弃“人为”的因素。这种思想体系一方面张扬着她的艺术才情,一方面抵制着时代的“进攻”。她拒绝“炫目的灿烂”,拒绝市场炒作。一次,有一赵姓朋友向她展示五年前收藏的她的作品。水云一看,面露惭色,连呼画得不好,并执意要求撕掉重新画。这样的行为,完全出自她对自己画作的苛求,与那些所谓“大师”的炒作截然不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