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变化
(1)对称之变
对称是汉字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汉字一直保留着比较原始的方块字状态。正因为在字形上保持方块的体形和结构上的平衡,每个字像一个建筑物一样,有平衡、对称、和谐的特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从书法的角度讲,不但要求同字进行变化,如果一个字形是对称的,也要进行必要的变化。
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即完全对称和不完全对称两类。
处理绝对对称的字,可以通过线的方向、长短、粗细不同来进行变化,其中包括针对汉字书写的习惯性方向进行有意识的调整而产生变化。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字形中的“线”都是相连的,如“高”“京”“癸”“一”等字,主要是通过行笔和使转方向不同以及线质的粗细来形成变化。一种是存在部件,即主笔之外需要重新书写的部分,如“子”“夹”“要”“者”“英”“奉”“善”“羹”八字,旨在通过一些部件来形成变化。“子”字部有高低之别,“夹”字“
”部交叉的角度有所不同,使得字形略有欹侧,“者”字因线本身的连断而形成变化,“英”字“
”部高低、大小略见差异,“善”字两“言”部粗细不同,“奉”字“
”部方圆不同,“羹”字两侧“
”行笔长短粗细不同,这都是一些细微的变化。对称是一种美,不对称也是一种美,各有不同的美,对称中有不对称,才是其变化的宗旨所在。
相对对称的字的主要部分是对称的,若干处的笔画是不对称的,总体看起来有不对称的效果,如“齿”“承”“飞”“寒”等字,这些字形的特征本身符合对称中有不对称的特点,所以可依据字形加以发挥,实现自然变化的目的。
《弟子职》中同偏旁的字例很多,因为是邓石如的精品力作,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竖心旁”。如“怍”“恪”“恃”“懈”四字,纵向主笔画都较长,弧度略见不同,“恪”字尤为垂直。其次是“
”部笔画粗细方圆不同,“懈”字区别较大,“
”为圆弧形,其余三字略见方折。再次是“
”部的倾斜角度不同,“怍”字角度最小、弯曲程度最大。最后是“
”的对称性,对称最明显的是“恃”字。这些差别毫厘细微,在书写时的变化处理已经是下意识的,说明变化意识已经融入到邓氏骨子里。
”仅有两笔线,通过长短、轻重来变化,考虑到右侧偏旁。“退”字最长,“后”字其次,“彼”字最粗重、弧度最明显,“复”字起收皆为圆笔,特征最明显。
“三点水”。如“酒”“沃”“温”“游”四字,“游”字笔画最粗壮,“酒”字最细小,与右侧偏旁相匹配。“沃”和“温”二字“三点水”收笔略有不同。
“言字旁”。如“诵”“让”“请”“谓”四字,“诵”字“言”部最粗大,“谓”字最方整峻拔,“让”字最紧凑,“请”字略有歪斜,偏中求正。
“走之底”。如“道”“适”“近”“还”“遂”“进”六字,“道”字形左右平齐,“走之底”显得极为平正,“适”字“
”收笔有一定的斜向角度,“近”字“走之底”“
”第三笔下垂较长,“还”字首笔最粗壮,极其醒目,“遂”字粗细有变,“
”中“”带有弧度,“进”字“
”三竖画笔画挺拔,神气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