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去年的换届,一直热衷于进行中小学及大众普及教育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终于在展赛上呈现出了这一届书协领导班子的态度。2013年5月,前任书协领导班子做了全国第七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截至现在已经整整三个年头。然而,这一届新人展的征稿启示却存在和以往不同的改动,通过文字的比较阅读,在一些细节之处,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届书协领导班子着力点和他们所面临的现状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全国第八届书法新人展有所调整之处,及其背后的问题。

1.组委会由中国书协领导组成,地方书协不再参与

与全国第七届书法新人新作展的征稿启示的文字书面上进行对比,会发现:第七届新人展组委会是由中国书协和江苏省书协共同组成的。而此届组委会则由中国书协直属领导组成。这意味着,当地主办方书协不再涉及作品评选活动。从一个角度来讲,以往的出现展赛主办方入展获奖名额“主办地域性”问题会得到缓解。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意味着中国书协对获奖入展评选对“垄断”。仅仅由书协领导组成的班子进行评选,是否能够促进新的展赛体制的变革是有待进一步观察的。

2.作品内容有要求,注意权威版本

与七届新人展对作品内容要求不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对内容的要求上。七届新人展征稿要求中并未涉及到内容的要求,八届新人展征稿要求到首条便是: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楹联、文、赋等。并特意强调须标出原作者及篇名以及保持内容的相对连贯、完整。不知道此要求是不是受苏主席所书庄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等内容的影响而做出的调整。至少在形式上摆出了学术性的姿态。

640全国第十一届书法展现场,观众研究小楷作品

  3.小楷作品最大不能超过138cm,一律竖幅

对于小楷作品的特殊性要求的调整,应该属于前所未有的。往届小楷作品尺幅较大者易入展和获奖,被誉为典型“展览体”的重要分类——“劳动密集型”作品。当届书协似乎也注意到了这种投稿倾向的风气,并以尺寸作为限制条件来进行约束,从工作方向和意图上来讲是好的,然而从效果上来讲却并非完全合理的。因为一幅作品的好与坏的评价标准并非劳动量大或小,劳动量再大,字写的一般那也不应该入展的,同样尺幅很大,若书法格调和水准很高也应该是可以入展的。书协的这一改动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评判一件高水准的小楷作品,仅仅从表面形式上告诉参展者和大众“我中国书协是看水平不看大小的”,然而真正看水准却并非需要从形式上来进行限定,而是请专业水平含量高的评委就作品水平进行择选,并呈现出高水准的评选结果。

6401每一方印章都是篆刻创作者苦心经营的产物

  4.篆刻入展作提供1方作品,出资方收藏

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是书协比较有温情的变动。七届征稿启示中明示“评审结束后由组委会通知入展者寄篆刻原石2方参展,原石归承办方所有。”相比“归承办方所有”,本次对于篆刻创作者作品较之前更加尊重,这一点是要为此次展赛点赞。

5.免参评费,每人限投2幅

这届领导班子在体味大众心声方面似乎做了深入工作。不得不说,不管是什么原因,免掉参评费,对于每一位参赛者都是小小的鼓励。

6.入展300名,不设优秀奖

对于八届新人展,书协不再设优秀奖。相比2013年七届新人展而言,少了30位优秀奖。在入展待遇中,七届中30位优秀奖给予10000元奖励的项目变没有了踪迹。想必也是受到当下书画市场状况的影响。另外,少了参评费、评审组委会中没有承办方书协应该也是取消优秀奖的原因。结合上一条,免参评费的规定,却映射出上一届书协评选机制当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留给读者思考。

QQ截图20160710111248文字是书法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若以此为限却又是另一个极端

  7.重视文字审读,不鼓励制作拼接

这项规定的调整和改动与文字内容做限定的条款性质是一致的。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太过于注重拼贴和太过于限制不让进行拼贴,都是评审组委会对专业水平评审定位不够准确而导致的。近几年展览的“繁盛”和对“展览体”的催生,让很多人都在反对制作形式。然而,专业水平和“拼贴形式”无关,好的作品在具有拼贴形式的纸上是好的,在没有形式的纸上也是好的。同样,水平不好因为拼贴而获奖入展,是评委的问题,而并非作者制作形式而导致的。所以,书协工作着力点如果在寻求高层次专业水准的评委、纯化评审机制等方面,便可以不用大张旗鼓的以“抵制拼贴”来彰显自己的权威性,以及证实自己的专业性来吸引更多人参与活动。

对于文字的审读问题如此重要的强调并非本次亮点,然而长期强调此类规定,倒显得的“矫枉过正”了一些。写错字、文字谬误是书法创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一幅好的作品如果能一笔不错,一文不落固然是好的作品,也是创作者应该养成的好的习惯。然而,有些字误是由异体字或其他原因所造成,就创者本身而言并非学识不够,况且在作品艺术性和专业性上都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准时,仅仅依据微小的瑕疵而不给予入展获奖机会,相信长期以来,大部分创作者的导向都放在研究字法和内容上,专业水准平庸,展赛作品依旧不能个人风格多样的现状是不能够有所改善的。

故,不妨着力在专业水准上下功夫,面对水平好却有疏漏之处的作品,可以将错误之处一并展示提高给大家,一方面可以体现评委小组的心胸,更能显示出评委们的评选水平。于作者而言必是鼓励且指正,于观众而言必是看到好的作品且引以为鉴。 综上所述,八届新人新作展有新的亮点,也有不够恰当合理之处。作为书协一方面不能仅仅顶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帽子而迷失了自己的专业性定位。另一方面,应该强化解决自己自身内部机制矛盾等问题,而不需要专门做某些文字的、口号的调整,使得“人民大众”感觉到似乎书协在改变和调整。

是否有所改变和调整,最终还是由展览整体水平来说话。

相关链接>>

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