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本设色,纵138.2厘米,横54.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鉴在结束官宦生涯后,在绘画上潜心专志、勤奋刻苦,画功更胜一筹,画名远布四方。王时敏在董其昌去世后成为画坛领袖,他对王鉴赞赏有加。他曾在王鉴的画作上题跋云:“玄照画道独步海内,展作纷纷,不无鱼目混珠之叹”“玄照此图,丘壑位置深得梅道人三昧,而皴法出入董、巨……当今画家不得不推为第一,展现不觉下拜,遂欲焚砚矣。”

王鉴的山水画多拟仿宋元诸家,《桐阴论画》中称他“沉雄古逸,皴染兼长,其临摹董、巨,尤为精诣。工细之作,仍能纤不伤雅,绰有余妍,虽青绿重色,而一种书卷之气盎然纸墨间”。他吸取了元宋诸家的画法,用笔沉着,敷色文雅,画风干净、明润、苍秀,柔媚中自有一种古逸之气。

王鉴的作品有三种面貌,即水墨、青绿与浅绛。浅绛山水创自五代董源,成于黄公望,元末王蒙又略加变化,在水墨的基础上以赭石勾填局部,风神独具。王鉴此作正是师法王蒙。幅上自题:“丁未清和,仿叔明长松仙馆图,奉祝悔庵年翁50初度,王鉴。”此图是王鉴为友人尤侗祝寿所作,图中景物青松喻长寿,仙馆喻雅适之意。丁未为康熙六年(1667),作者时年70岁。正如题跋中“仿叔明”之意,全图从构图、笔法到设色全学王蒙,如幽深的构景、苍润的解索皴等等。但同时,画面也融入了王鉴的个人风貌。他那恬淡平缓的风格、雅致松秀的气韵,跃然纸上。此图是王鉴晚年浅绛山水画的一幅精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