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世人皆知。李白的书法水平如何,答得出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名为《上阳台帖》的书法作品,正文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题签只有一行,内容赫然是:“唐李太白上阳台”。

9月,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六期中,《上阳台帖》有望现身。对李白感兴趣的藏家,届时可能亲眼见到诗仙的书迹。

1《上阳台帖》,纸本,纵28.5cm,横38.1cm

李白书法飘逸雄健

《上阳台帖》为纸本,纵28.5cm,横38.1cm。正文以行草书写:“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很符合李白的诗歌风格。题跋包括了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乾隆皇帝等,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观看过《上阳台帖》后,赵佶的评论是:“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标点为编者后加)

赵佶提到的这件李白行书帖,今天的人们已无缘亲见。但赵佶自身书画造诣极深,他如此推崇李白的行书,可见李白的书法水平确实颇高,飘逸雄健,不流凡俗。

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从张晏的题跋中,很容易看出,此帖的书风与影响广泛的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之风格不同。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李白的书法同样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毛泽东礼品转入故宫

《上阳台帖》在清代安岐《墨缘汇观》、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中都有著录,是中国历代书法中的精品。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 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以及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从这些鉴藏印中,可以看出这件珍品经过了怎样的曲折流转: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入内府,后入贾似道手中。元代,被张晏收藏,明代,入藏项元汴的天籁阁。清代先为收藏家安岐所得,再入清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近代收藏大家张伯驹以重金购得。

据有关资料透露,《上阳台帖》如何从张伯驹手中进入故宫收藏,还有一则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怀着对毛泽东的崇敬,将《上阳台帖》赠给毛主席。毛泽东喜好书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把玩。1958年,毛泽东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这件《上阳台帖》即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书法为诗名所掩

“唐家公子锦袍倦,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这是元代以诗文闻名的欧阳玄在《上阳台帖》后的题诗。

史料载,唐玄宗曾命李白作宫中行乐诗,“二人张朱丝阑于前,白取笔抒思,十篇立就。笔迹遒利,凤峙龙拿。”可见李白书法之好。

其实,古代不少书法家对李白的书法都有好评。不过,在他们的赞叹中,几乎都透露出了一种相同的惋惜之意,即“书为诗名所掩”。正如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对其的评价:“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这也难怪。提到李白的名字,有谁脑海中不会浮现几句脍炙人口的佳句呢?无论是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失意时用来自勉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抑或是友情深重的“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都是那么才气纵横、直抵人心。

尽管李白的书法作品未能像他的诗一样广泛流传,至今仍被人们口耳传诵,但从种种相关的评述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到诗仙多才多艺的影子,遐想他在1200多年前,是怎样挥毫纵笔,写下一篇又一篇千古绝唱。

兰州有块“送贺八”碑刻

据宋《宣和书谱》记载,宋廷内府收藏的李白书作计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两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不过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故宫博物院网站上,关于《上阳台帖》的介绍中提到,《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

除了这件珍品,书法与李白联上名号的,还有甘肃兰州碑林中的一块书法碑刻。这块碑刻名为《送贺八归越》,据说由一张李白书法碑刻拓片翻刻而成。这张拓片的内容为:“《送贺八归越》镜湖流水春始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上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

《送贺八归越》在《全唐诗》中有收录。与拓片不同的是,《全唐诗》里的诗题为《送贺宾客归越》,首句是“镜波流水漾清波”。

该拓片有三个跋,一为元至正二十二年王元鼎所题,二为王岑题跋,三为明末书画家董其昌题跋:“太白书送贺监诗,宋时刻淳熙秘阁续帖,此真迹也……董其昌”。

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研究员、书法家李戎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李白的书法比较个性化,与其诗歌一样飘逸豪放,可称“字如其人”。他认为,兰州《送贺八归越》碑刻应是李白真迹,不过,业内对此尚有不同意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