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透视

中国山水画对于表现水,有它的一套传统办法。在我国古代绘画界,不少画家因画水巧妙而闻名,有的竟用神话般的形容,来赞美。如说吴道子画大同殿壁上的江水,“终夜有声”; 许道宁画水,使一轴山水画图“终年潮湿”,凡此等等,无非说明这些画家表现水的变化有相当的本领。

(1) 与画边平行的波浪:与 画面边线平行的波浪, 假如它是平行而来, 在受光的水面上, 灭线虽不显著, 却应该按透视变化的一般规律, 渐远则波纹渐小·渐淡,这在古代山水画中用得很多,如李嵩《看潮图》。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远水无波”。

1云气出虚壁 局部 陆俨少

(2) 大波纹线与画面是成角的:波 浪的大波纹线如与画面成角,这就产生了波浪的波路聚在灭点上的问题。 假使要表现大江上的这一大片大波浪,不求出它们的灭点来是不行的。 当然,波浪是参差不齐的,不能有整齐显著的灭线, 但是仍需要懂得水的波纹线在透视上的变化规律。 至于那种特大的风浪,或近处浪头高大, 以至遮没视平线的波浪,又当别论。 现就常见的这种成角波浪,例举如下:

1、马远的《秋水回波》如 下图《秋水回波》,画中波浪的纹路聚在画外上角的“A”处, 灭点只不过因波浪参差不齐,它不可能出现整齐的灭线,但是它的变化大体是在这条灭线上。


2 3如果画波浪时真的按灭线规则地去画,整齐做到了,但由于违反实际,反而使人感到刻板不生动。

2、马远的《云生沧海》

4画中的波浪在近处,它的视平线比较高,所以它的灭点在左上角的画外“B”处。(如图所示)

5【波涛断面示意】: 为了进一步了解波浪的变化,特示波浪的几种断面, 这是表示水下的旋转变化, 从而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波浪的透视规律, 如下图:

6马远的《黄河逆流》

7 8马远的《云舒浪卷》

9 10《水图》(共十二段,现存十一段)是马远的不朽之作。《水图》生动地描绘出湖水烟波浩渺·江涛汹涌奔腾·沧海咆哮怒吼等多种情势,真可谓曲尽其态。同时还表现了浮云掠过水面的阴影感和阳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这种追求光影感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并不多见。

每段各纵26.8厘米 横41.6厘米

他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水波,其用笔变化多端,或用线细如发丝而淡淡一写,或用线如行云流水,加以墨色浓淡、粗细不匀求得变化;或随意挥洒,湿笔、干笔相 辅。或用战笔,或断线为点,或粗实稳健,或浑厚雄壮,或细腻流利,或简洁多折……皆很成功地达到了不同的效果,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能力和高深的 笔墨表现能力。

11 13 12欣赏图例江山万里图(局部) 南宋 赵芾 纸本 纵45.1厘米 横992.5厘米

《江山万里图》以长卷形式描绘长江景色。画面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烟雾弥漫,烟波浩荡,曾峦叠嶂,惊涛拍岸,风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险象环生,构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壮丽场面。

(下图为《江山万里图》局部)

14《黄流巨津 》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30.2×25.1cm

设色黄河卷浪,激流汹涌,水纹细致而生动,线条遒劲有力。设色清雅,富有装饰美感。

15 17 16